今天是
欢迎您的到来!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Version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中国天气网 > 专题 > 天气专题 > 干旱 > 08至09年冬旱

冬麦区气象干旱三十年一遇 明后有降雨

【字体:   2009-02-06 07:55:00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在京牵头组织的全国干旱会商会议上获悉,我国北方冬麦区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降水量之少为50年一遇。中央气象台预计,7-8日,旱区将有一次降水过程,对旱情缓和有一定的作用。

2008年11月1日以来,点击查看各地旱情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

持续降水偏少,导致上述地区气象干旱严重。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直到2月2~3日,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山东东南部等地出现1~5毫米降水,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才有所缓和。

此次气象干旱包括四个主要特征:

降水异常少 无雨日数多

据统计,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仅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小值。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降水量之少达50年一遇。

河北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北京、河南为第三少值。安徽沿淮淮北地区2008年11月至今累计降水量为21.6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少。9省(市)平均无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其中河南为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为历史同期次多。北京、河南等地已超过100天无有效降水。目前,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持续3个多月,出现了秋冬连旱。

平均气温高 土壤失墒快

安徽利辛县永兴镇双龙村一片干旱的麦地
安徽利辛县永兴镇双龙村一片干旱的麦地(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1日以来,旱区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气温偏高0.7℃,为历史同期第八高值。气温偏高,加之无积雪覆盖,加速了土壤失墒,麦区出现不同厚度的干土层,部分地区干土层厚度达5cm以上,严重地区出现土地干裂。河北土壤墒情差,未冬灌地块20cm土壤相对湿度已经降到40%。陕西关中地区麦田也有不同程度的干土层,其中渭北一带干土层达10~15cm。

气温起伏大 旱冻相叠加

去年11月1日以来气温总体偏高,但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我国先后遭受3次大范围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幅度超过20℃。安徽沿淮淮北最低气温普遍低达-10~-12℃,安徽、河南等地冬小麦遭受冻害。旱冻相叠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干旱范围广 灾害影响大

宁夏南部遭受旱灾的冬小麦
宁夏南部遭受旱灾的冬小麦

截至1月31日,气象干旱区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级别,部分地区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对小麦丰产构成严重威胁。

干旱还造成当地森林火险等级偏高,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库蓄水受到一定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北方旱区基本无雨。7-8日,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山东西部、安徽、湖北等旱区有弱降水,雨量为1-5mm;其中,陕西南部、河南、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雨量可达5mm以上,对旱情缓和有一定的作用。

结合目前冬小麦生长现状和未来天气气候趋势,专家建议,入春后,冬麦区气温将逐渐回升,各地要根据气温回升情况,科学合理灌溉,当日平均气温大于3℃时,白天午后小水细灌,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地表结冰使小麦受冻;苗情偏差的地块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要及时追肥,促进苗情转化、形成壮苗,确保小麦正常返青生长。

相关阅读<<

山西6-8日有较明显降水 有利缓解中南部旱情

山东近期雨水依旧偏少 抗旱形势严峻

冬麦区旱情持续 各地积极抗旱(图)

中国气象局要求做好抗旱气象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回良玉批示精神 做好抗旱气象服务

 

编辑:超级管理员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