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青海 > 青海首页 > 天气资讯

碧水蓝天映青海

【字体:   2020-11-09 15:37:30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主要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95%

天空如洗,空气清新。近年来,这样的天气在我省各地时常可见。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省西宁、海东等主要城市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95%,位居西北五省区前列。

自从新的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出台后,生态环境部每月对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照监测数据排名。数据监测以来,地处沿海的海口、厦门、珠海等城市排名一直高居前列,西北地区的城市鲜有进入前列。与沿海城市相比,西宁气候相对干燥、雨水较少、植被稀疏。即便如此,西宁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宁空气环境的改变,市民罗菲感受颇深。罗菲说,以前下班后车停在室外,第二天早上车身落满灰尘,现在这种情况少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西宁空气质量的改善。

早些年,记者曾跟随西宁市环保部门在海湖新区暗访工地,当时的一幕让人吃惊——一开工不久的工地内尘土厚到可以掩埋足迹,随着风起,如沙尘暴来袭,漫天的沙土足以吹到市区。如今,建筑工地管控到位,难觅扬尘踪影。

记者在南山路一工地采访时看到,还未完工的建筑工地,对裸露土地密闭化覆盖,鲜有飞扬的尘土。同样,街道上扬尘也没了,得益于清扫、洒水、抑尘车辆对市区120余条主、次道路的全时段清扫、洒水、清洗等降尘作业,清理道路积灰积尘。

“十三五”以来,我省组织实施27个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分类推进687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大气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西宁、海东两市建成投运机动车遥感监测和冒黑烟车辆抓拍系统,并加大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力度,2019年底西宁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2013年的20.8%提高到80%,海东市由零提高到71%。

湟水河治理

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渔鸥、棕头鸥等水鸟已经是西宁市民的“老朋友”了。漫长的迁徙路上,它们将拥有众多人工湖泊湿地的西宁湟水河段作为迁徙驿站,为后半段旅程补充能量。

清晨,西宁东出口湟水河畔的宁湖湿地,清脆的鸟鸣声不时传来。循着鸟鸣声望去,看见平静的水面上有数十只水鸟嬉戏。一路沿着栈道走下去,叫不出名的水鸟有好多种。它们或仰头鸣叫、或低头戏水,别有一番情趣。

宁湖湿地成为摄影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一大早,不少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前往。“小型鸟类通常迁徙数百公里后,必须用1天至3天的时间补充能量。依湟水河畔而建的宁湖湿地、海湖湿地、北川湿地因食物资源丰富,成为这些迁徙鸟类补充能量的中转站。”西宁市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说,候鸟选择在宁湖湿地落脚,说明水中有丰富的食物资源。

鸟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它们始终依赖森林、沼泽地和开阔地。王舰艇说,鸟类的栖息地要有足够的食物保证觅食,以及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渔鸥、大白鹭等选择在湟水河畔生活,说明湟水河水质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水质好转,鸟儿作证。近年来,我省把湟水河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近80亿元,通过实施污水厂提标改造、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四个阶段治理,“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基本实现。

率先建立

“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野马岭,500多只藏野驴觅食的壮观场面被悬挂在高空的青海“生态之窗”系统全程记录,监测总时长达3个小时。

野马岭,海拔4400米,常有大群的藏野驴将此处作为栖息地,它们与蓝天白云作伴,悠闲自在。青海“生态之窗”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在野马岭一片广阔的区域里,一群藏野驴时而觅食、时而奔跑,享受着冬日的悠闲。工作人员从截屏的录像资料里统计发现,在3个小时内,共有520多只藏野驴出现在视频监控范围之内。

监测画面切换到青海湖畔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时,一处接近3公里长的狭长区域,数十只普氏原羚时而觅食、时而奔跑。此前,青海“生态之窗”工作人员在这里还记录到260多只普氏原羚活动的场面。

普氏原羚大规模活动的场面,用相机很难拍到,而悬挂在塔顶的青海“生态之窗”监控系统,在不干扰普氏原羚生活的情况下,就能轻松完成拍摄任务。通过运用安防识别技术,用机器就可以监测到普氏原羚的详细数据。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国内率先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管到位、运行高效”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生态之窗”观测点位从原先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38个,实现五大生态功能区全覆盖。“生态之窗”作为全国各地了解青海的窗口,建成4年来共接待观众2700多人次。

“中华水塔”生机勃发

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十三五”以来,三江源地区年平均出境水量持续增大,且水质保持优良。最新监测评估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中下游地区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纯净的优质水。

11月初,草原的冬天早早来临,可是成群的黑颈鹤依旧依恋故土,不愿离开玉树隆宝湿地到千里之外的南方过冬。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黑颈鹤情系这片土地,主要是保护区这块湿地,以及丰富的食物,为黑颈鹤提供安逸的生活环境。

我省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几乎囊括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的所有类型。湿地面积持续增加为三江源地区的生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环境。得益于植被恢复、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三江源地区水生态质量初步改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水流量增加,水质明显提升。

“十三五”以来,我省争取利用国家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等专项资金16亿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在三江源地区实施重点乡镇、游牧民定居点等生活型污染防治、水源涵养功能维护、面源污染控制等48个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工程,使得各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在优良水平,三江源头水生态修复初见成效。(赵俊杰)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青海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