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青海 > 青海首页 > 天气资讯

西宁周边首次发现雪豹出没

【字体:   2020-04-03 09:49:25   来源: 西海都市报  

  生活在海拔四千米高度的雪豹,会出现在距离西宁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外相机拍摄的一段视频给出了答案。

  2019年8月,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今年3月底,工作人员回收红外相机查看视频时发现,红外相机不仅拍摄到了马鹿、岩羊、淡腹雪鸡、赤狐等珍稀动物,1月7日的画面里,还出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这是西宁市周边首次发现雪豹踪迹,填补了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雪豹影像资料的空白。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士认为,雪豹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食物链完整。

  作为中国大陆季风气候区的尾闾,海拔在2680米至4622米之间的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内陆荒漠区的交接区,是太平洋暖流滋润下最西的一片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也是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荒漠猫、马鹿、岩羊、淡腹雪鸡、高山秃鹫,省级保护动物赤狐、狍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雪豹出现在青海省会西宁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背后,是青海坚定扛起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保护水源、保护“西宁水塔”的重大责任,全力保护绿色家园的不懈努力。

  公开报道数据显示,青海有一半数量的县域内,有雪豹分布,青海也是雪豹分布面积较大的省份。雪豹是草原生态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雪豹的增加,意味着与雪豹有关联的岩羊数量也相应增加。如果岩羊数量得不到控制,会破坏草原植被。因此,雪豹的存在,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会起到一种自然的平衡作用。

  【延伸阅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浪大通

  当时可能有两只雪豹

  去年8月,刘维军和同事前往保护区安装红外相机。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上安装红外相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有好的体力,还要有好眼力。

  “要看动物走过的踪迹,还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安装。”当时,刘维军和同事在宝库乡巴音村的山上发现一只被咬死的岩羊,周围也有水源,还有很多岩羊、马鹿的粪便,猜想附近可能会有动物去觅食,就在附近安装了一台红外相机,同时将剩余的13台分区域放置在了其他地方。

  今年3月27日,刘维军和同事再次上山,回收红外相机。因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他们只能暂时取回两台红外相机。

  回到单位,刘维军迫不及待地查看第一台相机,发现什么都没拍到,他有点失落。当他点开第二台红外相机的视频时,发现视频中有马鹿、岩羊、淡腹雪鸡、赤狐。更令人惊喜的是,在1月7日17时14分的画面中出现了雪豹的身影。

  “红外相机只有被触发了才会启动,先是拍照,后面才开始摄像。”刘维军说,和雪豹视频对应的照片是空白的,照片和视频的间隔是4秒,他猜想相机后面可能还有一只雪豹,才会触发红外相机,拍下了画面中的雪豹。

  “我们给红外相机设置的拍摄时间是10秒,所以拍摄到的雪豹活动的画面只有10秒。”刘维军说。

  西宁周边首次发现

  刘维军是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护部副主任,他的工作就是资源保护、上山巡护。

  去年8月,他和同事在山上安装红外相机时,在保护区看到了100多只岩羊,岩羊的天敌就是雪豹。

  2018年,刘维军在巡山的时候还曾遇到荒漠猫。荒漠猫行踪隐秘,只用数码相机拍到了一张照片,就不见了踪影。他们还拍到了不少珍贵的野生动物,如岩羊、马鹿、棕熊、荒漠猫、狍鹿等。

  “岩羊最多见过100多只的种群,40只至50只最为常见。而发现雪豹的活动踪迹,这是第一次。”刘维军说,以前总听牧民说山里有雪豹,可是从来没有人拍下来,也从来没见过活体。

  “3月27日,看到视频中的雪豹时,特别兴奋、激动、惊喜。”刘维军说,经常看到在青海牧区拍到雪豹踪迹的新闻,这次是在西宁周边发现雪豹,说明青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系统越来越健康,食物链越来越完整。

  野生动物背后的生态管护员

  此次雪豹出现的地点是大通县宝库乡巴音村,而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0%的面积在宝库乡。

  今年51岁的贺盈寿把30年的岁月奉献给了大通的山林。上大学选择专业时,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填写了对他来说很接地气的林学专业。从林业调查队到乡上的林业站站长,他一直陪伴着山林。

  2009年,贺盈寿成为宝库乡的林业站站长。从此,也开始了荒山荒坡的大改造工程。让他到现在记忆犹新的是,宝库乡纳楞沟村。

  “工程队前脚造林,后脚就有牛羊跟着。”没办法,贺盈寿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宣传政策,从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让村民转变观念。

  两三年以后的纳楞沟村,贺盈寿在造林时,村民会主动配合退让。贺盈寿逐村推进,宣传生态效益的政策。

  “去年,县上给我们的任务是67公顷,我们实际完成240公顷,我们如今的森林覆盖率70%。”贺盈寿说,乡上的96名生态管护员更是尽职尽责。

  2017年,宝库乡孔家梁村、寺堂村、俄博图村的700多户村民生态搬迁到了桥头镇,但他们的护林员每天都要开车或者打车上山巡护。

  “他们说虽然搬到了桥头镇,但祖祖辈辈都是宝库乡人,舍不得这里的绿水青山。即使不是护林员,也要经常来看看。”护林员们感动着贺盈寿,这么多年,看到青海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他很欣慰。(郭红霞 何耀军)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青海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