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云南 > 云南首页 > 天气要闻

昆明今年将造绿1.6万亩 相当于1600个足球场

【字体:   2016-05-25 09:25:09   来源: 云南网  

昆明每年的“植树季”,都是从5月雨季到来之后开始的。随着雨水到来,昆明人必须抓住分分秒秒,在高速路沿线面山区域、城市面山重要节点、五采区、石漠化区域等地植树造绿。今年,昆明将造绿超过1.6万亩,相当于16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到明年,这场造绿行动将在滇池面山重点区域实现乔木树种覆盖60%以上、灌木地被覆盖40%以上。这场造绿行动涉及的30个绿化山头、126个地块上都会种植哪些树木?如何协调生态性与景观性?更关键的是,造绿之后,会有专人保证造绿效果吗?

大部分靠出资委托方式完成

5月10日,晴,长虫山。100多位工人分散在山头,进行覆土植树、浇水、整治地形、修筑道路等工作,曾经破碎的山体如今已经被绿植覆盖。

这些工人都受聘于云南巨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对长虫山五采区进行植被恢复等工作。2010年,该企业与五华区五采办签订长虫山植被修复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企业进行专业化造绿服务。挥锹种树的机关干部、职工、市民,只是种下了此次造绿行动中的一小部分树木,而大头则是通过各种出资委托方式,交给专业的苗圃、企业运作。

此次造绿,针对的大多数五采区、“石头山”等难种树的区域,要确保成效,引入专业化社会服务必不可少。那么,引入社会资金造绿后,如何保证种下的树能够扎根五采区,切实发挥生态、景观效果?

2007年起,昆明对滇池流域及其他重点区域的五采区实现全面关停、转入修复治理阶段以来,昆明探索出一系列成效明显的管理制度。比如,“4321”支付机制。“企业中标后,我们采取‘4321’的支付手段,分4年支付,第一年支付所有工程款项的40%,第二年30%,第三年30%,第四年10%,每一年,我们都会对林木的成活率进行核查,达到89%以上,我们才会支付。而4年之后,项目完成,林区的保育、抚育、防火等工作就交接给基层护林员,一旦发生偷盗、毁林、虫害等情况,这些护林员都会向上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市林业局营林绿化处负责人介绍。

除了引入社会资本,此次行动还有出资委托、自行造绿两种方式。“目前,涉及面山绿化造林的126家省市联动共建单位已经明确共建方式的有90家,其中选择出资委托的联动单位有82家,自行组织绿化造林的联动单位有4家,对外承包进行绿化造林的有4家。”市林业局营林绿化处负责人介绍。

将打造多个城市主题公园

来自市林业局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昆明市绿化造林树种目录》正在编制中,预计年内出台,这本名录对全昆明的造林将起到较为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那么,眼下昆明的造绿行动都种植了哪些树木?

昆明市林业局营林绿化处负责人介绍:“以本土、速生易管养、耐寒抗旱的树种为主,适合本地气候的外来优良速生树种为辅。从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色叶小灌木到地被植物都有,按照当地适生性种植相应的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所选树种都是适生性良好的本地树种,优先选择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清香木、黄莲木、滇朴、云南含笑、昆明海桐、云南紫荆、火把果等乔灌树种,每个种植区域不得低于5个树种。

“每一个采区都有各自的修复方案,下一步我们还将会结合昆明四季如春和山花烂漫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和提升五采区郊野公园建设的内涵,以花和彩叶等为主题,打造多个城市主题公园和城市景观门面。”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造绿过程中,五采区、石漠化区域依旧是难点、重点。尽管从2009年开始,昆明市委、市政府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五采区修复治理提供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但客观而言,五采区破损面大、立面陡峭、严重缺水、部分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造绿难度很大。而另一方面,已经完成纯植被修复的采区已经转入管养管护阶段,不断的补绿增绿带来的后续管养成本压力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

33个五采区累计修复9580亩

来自市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底,33个五采区累计完成植被修复任务9580亩,占植被修复总任务的84.2%。按照分类指导实施的原则,19个开展纯植被修复治理的采区已经完成植被修复面积3827亩,完成率96.3%。其中五华区锅盖山、老青山、平顶山,西山区白鱼、古莲;呈贡区白龙潭、郎家营,晋宁县爬齿山、昆阳磷矿、梁王山等15个采区已经基本完成植被修复任务。6个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植被修复的采区共完成植被修复5708亩,完成率77.5%。其中五华区长虫山、石盆寺,盘龙区两面寺,官渡区子君山4个采区已经基本完成修复任务。五华区马料盘,盘龙区九龙湾和长虫山3个采区要求今年底完成植被修复任务。

编辑: 杨航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云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