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陕西 > 交通气象 > 高速介绍

西汉高速公路

【字体:   2010-04-20 16:38:26   来源: 网络转载  

西安—河池寨立交—户县—涝峪—纸坊—朱雀—皇冠—宁陕—大河坝—金水—龙亭—洋县—城固—上元坝—汉中东—汉中—勉县—胡家坝—韩家坝—宁强立交—宁强

(1)特色小吃:

汉中:面皮:为本地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值得一提的是,面皮大多是米做的,因为柔嫩、劲道恰似皮条,故名之,汉中人甚喜食。

粉皮:又称粉皮子、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冲等味,嚼之光滑柔韧。粉皮是由生长在山上的蕨菜根茎捣碎,取其淀粉加工而成,色泽鲜亮,柔滑如皮条,筋丝好,有弹性。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原为招待客人的佳肴,现为大众化食品。豆腐质地细嫩,色泽青白如玉。清香意爽,余味无穷。菜豆腐营养价值高,经济实惠。

  

浆水面: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汉中有名的风味小吃。

  

汉中浆水面

凉粉:凉粉是以冰豆凉粉、豌豆凉粉为上品,米凉粉次之。

汉台区铺镇的冰豆凉粉更为可口。制味香色佳,经济实惠。

红豆腐:全市各县均产,以城固县上元观镇红豆腐最为著名。外观枣红色,内呈杏黄色。具有松软、细腻、咸辣、尾味醇厚、清香爽口、余味悠长等特点。1981年全国调味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三名。

  

黄酒:洋县、城固等县生产,以洋县谢村黄酒最为著名。谢村黄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酿,迄今仍享盛誉。酒味香醇浓郁,色泽橙亮透明,既为酒中佳品,又能保健强身,深受消费者喜爱。

罐罐茶:略阳县传统茶点,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后者最具特色。用清早或客来时,煮茶就以早点而饮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种茶食本为氐 羌人生活习俗,流传至今。

西乡牛肉干相传有100多年历史,采用优质“西镇牛”肉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酥可口,含蛋白质较高,曾作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的佳肴。

米糕馍:是城乡老幼皆宜的食品。以大米为原料打浆发酵蒸制而成。味甜、柔软易消化。还有一种以玉米为原料磨浆加食碱的蒸制而成的叫碱水馍。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炒肥肉,味道颇佳,秦巴山区县制作较多。

  

松花变蛋:西乡县传统食品,久享盛名,用松柏树枝等物包裹腌制而成。其风格独特,蛋清部分透明,隐约可见朵朵松花、翠柏,间有桔红、淡红、棕红色;蛋黄部分层次分明,墨绿、桃红、桔黄三色相间,咸淡适中,味美清爽。

宁强王家核桃饼:宁强县传统风味小吃。王记福兴老字号核桃饼开业于清乾隆年间,其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其特点是:色泽金黄,油酥可口,久贮不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还具有壮腰补肾、润肠通便的食疗作用。

  

锅贴:据说在隋朝末期,政治腐败,兵慌马乱,战势处于下风,做饭的人也都是敷衍了事,打仗的士兵很难吃上热饭。有一天,那炊事员将锅烧热,准备给带兵的将领煮面,这时候突然传来了战斗的号角声,那厨子慌乱之下将未拉长的面条扔进锅里,等他开锅后才发现原来锅里根本没加水,面条全贴在了锅边,上面还是软的,下面已镀上了一层金黄,这时也故不了那么多,拿出来一吃,嘿,上软下脆,还很爽口。隋朝虽然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但这种面食却流传至今,便演化成了今天的锅贴。后来人们在制作锅贴的工艺上做了更新,又添加了许多佐料,经过水蒸油煎,不仅保留了锅贴松软酥脆的舒适口感,吃起来油滋滋的,回味无穷。

  

汉中锅贴

腊汁肉:腊汁肉即用腊汁煮出来的肉,黑里透红,香味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

熏腊肉:又叫腊肉。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黑米与黑米酒:洋县水乡一带为我国特异大米种类黑米祖产地,解放后在全县推广,质量优良,全国各地引进种植。洋县等地以黑米为原料,制作多种特色食品,现已建成黑米酒、饮料、快餐粥等食品生产企业多家,产品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销往国内外各地市场。

石门麻辣豆瓣鱼:见长于活鱼快做,鱼鲜肉嫩入味爽口,红油漫浸柔辣不腻,麻中透香回味悠长。“去石门旅游,到褒河吃鱼”已成为汉中人饱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风景线。

汉中梆梆面:汉中梆梆面,用上等白面粉精制而成。因多在夜晚挑担上市,敲梆叫卖而得名。其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又含有一定脂肪、维生素B和钙、磷、铁的可口小吃。

  

柿饼:古为朝廷贡品。将成熟的柿子去皮后制作成干果食品。宁强代家坝的柿饼为好,个大、质软、雪面红瓤、味道甘美,曾远销省内外,出口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麻辣鸡:用鲜活公鸡加工制成,色泽金黄,余味浓长,味兼麻辣,有开胃益神作用。为群众节日佳肴和招待宾客之名菜。宁强县城制作者最好。

汉中板鸭:鲜活麻鸭为原料烤制而成,色泽黄亮,美味可口。

香油散子、油炸豆腐饺子:香油散子是细拉圆面条绕在大竹筷子下锅后绕成萝形炸成,又酥又脆,百吃不烦。炸豆腐饺子,是一种素食,加上韭菜,咬开一股子香味喷鼻。

油茶:大锅熬熟面粉成稀糊拉汤加上调料、姜米和大头菜颗和油辣子,上面抓些油散子算一碗。冬天喝起来可以暖胃。汤能喝。散子带脆,软中有硬,堪称佳食。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陕南秦巴山区盛产猕猴桃,秦巴中华猕猴桃酒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秦巴山区特产的优质中华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质酒曲,经破碎、压汁、分离、澄清、发酵、精酿而成。再经净化处理、冷冻杀菌,可长期保存。汉中的许多县都已酿造出中华猕猴桃酒,比较著名的有洋县、勉县、南郑等县市所产中华猕猴桃酒。

(2)旅游景点:

汉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1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2勉县武侯墓、3南郑龙岗寺遗址、4城固张骞墓祠、5城固五门堰、6洋县蔡伦墓祠、7洋县开明寺塔、8西乡李家村遗址、9留坝张良庙、10略阳灵崖寺

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0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红寺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4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宝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龙池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马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重要湿地(9处)陕西嘉陵江湿地、陕西汉江湿地、汉中漾家河湿地、汉中褒河湿地、汉中石门水库湿地、汉中湑水河湿地、西乡子午河湿地、汉中牧马河湿地、镇巴任河湿地

其他旅游景点古汉台(已建成汉中博物馆)、拜将坛(亦称拜将台)、饮马池、汉中古城墙遗址、明瑞王府遗址(已建成莲花池公园)、虎头桥遗址 、滨江景观带与桥头广场(含桥北广场与桥南广场)、午子山、苏景园、陕南珍稀植物园、王富沟溶洞群、兴元湖公园、樱桃沟(西乡县境内)、圣水寺(南郑县境内)、小南海(南郑县境内)、南湖风景区、定军山古战场、勉县温泉

南湖:景区山势优美,由七沟八梁、六十八个山岭组成了风景区的主要框架。景区绿树成荫、四季长青,松、柏、竹、杉、桂、茶树等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2003年完成了景区整体绿化:罗汉岛、大坝、主要景点及道路两旁独具匠心的绿化方案,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绿化中采用的桂花、丁香、菊花、太阳花、麦冬、红杜鹃和红叶小檗等相互搭配,相互映衬,起到美化、亮化景区的效果。景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生态保护良好,为各类植物、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动物近百种,在湖面、林间随处可见鸟雀飞舞。

  

南湖风景区

位于(陕南)汉中勉县城南3公里的马鞍山下的温泉乡郭家湾村,隔汉江与定军山相望。 温泉水流沸涌,冬夏汤汤。水温平均58.2℃。水中含有二氧化硫、砷、氮、氰、氟,可溶性二氧化硅等几种化学元素,是一所天然的高温温泉。经常沐浴可治疗皮肤病、关节炎、腰腿风湿等病。 温泉水的利用始于何代,已无证可考,根据《水经注·河水》中记载:“汉水又东,右会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则白气浩然,言能度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气’。赶集者,常有百数,池水通往汉水。”可见此泉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抗日战争时期温泉为伤病员疗养疾病之所。当时温泉边盖有草房数间,后被洪水冲掉。 解放后,政府关心人民的健康,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在泉边盖有瓦房10间,正式作为浴池。建有男、女大池。男、女单人池,一次可容纳近百人。 现在,以温泉为中心,已建成疗养院,并有宾馆、饭店、服务业等配套设施,是一个理想的疗养胜地。仅1984年,前来沐浴疗养者达4万人次。

  

勉县温泉

编辑: 中国天气网陕西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陕西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