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天气要闻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字体:   2014-10-16 14:25:00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微小水滴,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气象上将雾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划分为5个等级: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在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在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不足50米的称为强浓雾。

据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杜正静介绍,雾形成的环境场不同,种类和性质也不同。根据形成雾的天气条件,贵州的雾主要分为锋面雾、辐射雾、地形雾三种。

杜正静介绍,地形雾又称上坡雾,是空气向山坡或地形高处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地形雾的形成主要与特殊的地形有关,局地性很强,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出现。但另两种雾出现的季节、时段和区域都不一样。

大方县最容易出现锋面雾

在冷暖空气的交汇处,常常有雾产生,称为锋面雾。

锋面雾一般出现在秋末到初春的季节,据杜正静介绍,从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在1995~2004年期间的数据分析来看,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份,贵州有近50%左右的时间都受锋面雾影响。其中1月份最容易出现锋面雾,在一个月中平均有19天都受到锋面雾天气影响;其次为2月份的16.1天和3月份的15.8天。11月份是出现锋面雾最少的月份,但也有10.9天。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对一天之中08、14、20时的天气进行分析,杜正静说,在一天中的各个时次都比较容易出现锋面雾天气。但总体来说,早上8点最易出现锋面雾,出现频率高达42.7%;20时次之;14时的频率最低,仅为25.7%,相对最不易出现锋面雾天气。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图1 贵州省8个代表站锋面雾日变化频率

贵州的锋面雾过程一般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出现在省的西部,而且是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地方,其余地区很少出现锋面雾。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图2  贵州省1995-2004年秋末至初春(11月至次年3月)的锋面雾年平均雾日分布

贵州有5个区域常常出现锋面雾,分别是毕节的大方县,毕节地区西部至六盘水、黔西南州北部和西部一线,贵阳市北部的开阳县,黔东南州和黔南州交界处的麻江-丹寨-独山一带,铜仁地区万山特区。

大方县是全省最容易出现锋面雾的地方,平均每年有64.3天出现锋面雾;其次是开阳县的52.8天;最少的是遵义县和龙里县,每年仅有0.1天出现锋面雾。

杜正静表示,在秋末到初春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冷暖空气常常在交汇。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侧,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差异大,冷暖空气容易在该地滞留,所以常常出现锋面雾。

贵州的辐射雾分布“东多西少”

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它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层水汽达到饱和,凝结而形成的。

与锋面雾不同,辐射雾的影响范围较大。从1971~2008年的数据分析来看,贵州的辐射雾一般出现在凌晨到上午。

辐射大雾主要集中出现在仲秋到隆冬(10月至次年1月),占全年的76.4%,而其中又以11月和12月最多;夏季6~8月则是出现最少的时段,其中7月份只出现过3次。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图3  1971~2008年贵州省区域性辐射大雾的频次分布

在春季,辐射雾大多在凌晨2~4点开始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消散;秋季,辐射雾一般在凌晨3~4点生成,在10~11点消散;在冬季,一般在凌晨5~6点生成,在中午11~12点消散。

贵州的辐射雾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此外,在河流湖泊流经的地方,常常出现辐射雾。

听气象专家解读贵州的“雾”

图4  1971~2008年贵州省区域性辐射大雾的频次分布

贵州有4个地方常常出现辐射雾。一是黔东南州北部,其中台江位居全省之最,而清水江支流巴拉河正好流经台江;二是铜仁东北部,以松桃为全省第二;三是遵义东部到金沙一带,以湄潭为全省第三,为湄江河流经的县城;四是黔南州西部及贵阳的中部。(张蕾)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