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气象日专题 > 滚动新闻

人与气候和谐相生——写在2011年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

【字体:   2011-03-18 18:22:30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气候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受到它的影响,四季的更替让人享受着春夏秋冬的神韵,不同类型的气候使地球景观异彩纷呈。人类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气候进行着或有意识或客观的改变。在人与气候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人类别无选择地要通过调整居所、粮食生产、能源供应和生活方式充分合理地适应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气候孕育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人类居住;在气候温暖宜人地区,依水而居的人们置身优美的景色中,对周遭环境的变化敏感,易于多愁善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中,风湿病和关节炎的发病率为干热气候条件下的4倍;极度严寒的南极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并与其他大陆阻隔,没有人类在那里长期居住……这些人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几乎成了一种常识,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信息。

气候不但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使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还影响着人的生产方式乃至社会文明进程。气候条件中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房屋一般采取坐北朝南的方位,是因为向南的房屋在冬季能够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在城市规划与布局中,将有污染的厂区建在主风向的下风方向,便于污染气体的排放,从中不难看出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气候资源更是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太阳能、风能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陆地50米高度上达到3级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大约是23.8亿千瓦,近海水深5 米~25米区域50米高度层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为2亿千瓦。

其实,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都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创造使用价值。

人类活动影响了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于今年年初确认,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自人类有气温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1961年至1990年气温平均值偏高0.53℃。截至目前,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十个年份都是在1998年以后出现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

从不容置疑的事实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气候真的变暖了,而且变暖的速度在加快。这一方面是受到地壳运动、太阳辐射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从1978年以来,北极海冰以每十年 27%的平均速率在退缩,北极海冰的提前解冻或推迟冻结缩短了某些海洋哺乳动物进食和繁殖的有效时间,这些变化对海豹、海象等构成严重威胁。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带红树林损失,使许多地区的海岸带更易遭受海水侵蚀、风暴潮等威胁。冰川和积雪的储水量减少,将影响当今世界1/6以上人口的可用水量。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更是接二连三地肆虐全球,近期,全球经历了巴基斯坦洪水、俄罗斯持续高温引发森林大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暴雨等,每一场灾害导致的人员财产损失都触目惊心。

卫生专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水旱灾害频发,流行病的传播速度和几率也加大了。蚊蝇等病毒传播媒介挺过了暖冬,扩大了活动范围;霍乱在变暖的海域滋生。

气候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正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要与气候和谐相生

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气候本身,应对气候变化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所幸,对于气候变暖这个恼人的问题我们已形成解题思路,即遵循人与气候和谐相生的法则,实施减缓和适应两种对策。减缓是通过控制人为原因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推迟或避免不利的气候变化发生;而后者是通过改变社会和地区应变能力,减轻或推迟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发生。

当前,减缓和适应气象变化在国际社会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我们深知,这其中有很多问号要回答,例如未来气候—人类系统如何变化,人类如何干预气候系统,如何更好地用科技和政策手段解决气候问题?而同时,在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认识尚存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探寻符合科学发展的确定战略并付诸实践更为迫切。

在倡导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热潮中,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势在必行。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认为,在强有力的减排情景下,即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为现有水平的一半,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占到全球电力供应量的40%。当下,德国就计划到2020年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实现2040万千瓦风电装机,英国制定了开发720万千瓦海上风电的计划,我国也开始了海上风电开发的试点工作。当然,面对这样一个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更需要国际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在技术转让、提供资金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今,来自政府、民间组织、学术机构等各层面、领域和行业的人们都开始行动起来,致力于优化人与气候的关系。中国气象局几年来下工夫开展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推进气候业务能力建设,对气候资源进行详查和评估,积极呼吁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努力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提供科学支撑,可谓成效显著。今年世界气象组织将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确定为“人与气候”,目的就在于借助这个契机,让人们再一次审慎思考自己与气候的关系,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再多作一些努力。

中国气象报记者苗艳丽

编辑: 广东.庞子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