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天气生活旅游

1988年的夏天,南京城热死了411人,中暑人数达到了4500人;2003年春末夏初,一种名为“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乃至全球蔓延,平均死亡率高达9.3%……这些看似单纯的医疗卫生事件背后都和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个世纪,人类已经意识到气象与疾病的微妙关系。1999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纪念“世界气象日”时,选择“天气、气候与健康”作为活动的主题。气象与健康到底有什么关系?哪些天气因子与人体疾病有关?了解这种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本期天气视点为您一一解答。

陆晨,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朱定真,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

王式功,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

“了解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老百姓就能趋利避害、未病先防,以达养生健身之目的。”

 

“医学气象成果是可以救人一命的,未来的医学气象指数预报需要做准做精做深,并且重视后续的评估和完善机制。”

“歪风邪气”让疾病肆虐?

气象与人体健康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早在一二千年前,我国医学典籍《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古代医学把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变化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如果六气变化急剧,则可能成为致病的邪气。那么风云变化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吗?

 

“气象条件是各种疾病的诱发要素,并非直接致病因子。”多年研究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陆晨表示,除了由温度过高引发的中暑、温度过低引发的冻伤之外,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天气变化、气候反常会使人体不能与之适应而产生以气象为诱因的各种疾病。

 

由于季节交替转换,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等都将发生改变,有时这些改变来得很快,这对人们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甚至死亡都有一定的影响。

进入详情

医学气象学初步揭示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虽然人们对于气象与健康的认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作为一个学科发展却十分缓慢,到现在依然处在摸索与逐渐完善的阶段。”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说道。

 

那么,医学气象学所研究的气象是如何影响健康的?朱定真指出,气候变化对于生活在大气圈层的生物影响是必然的。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可以影响到人体的舒适程度和情绪状态,甚至影响到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比如生活在北极圈里的人和生活在赤道上的人在容貌、性格和行为上就有明显的差异。

 

除了对人的生理形态的影响,王式功补充道,气象对病理的影响更加明显,比如不同季节下的多发病、疾病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特点、气候突变与诱发人类疾病的关系、利用气候特点和人工气候室进行治病和疗养等等。

进入详情

未病先防 医疗气象预报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为了科学预知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让“未病先防”有据可依,医疗气象预报应运而生。

 

1988年,“火炉”南京热死411人的数字引起医卫部门和气象部门的重视。10年后,南京市卫生局和气象局联合推出了中暑天气条件指数。当时在南京气象局工作的朱定真便参与了此项业务,他回忆起一则后续报道至今感触良多:“自1998年7月8日首次对外发布中暑天气条件指数预报,对比1998年、1988年两年气象资料,高温程度和时间差不多,但死亡人数相差甚远,1998年因中暑死亡24人,除了生活改善降温设备增多,中暑天气条件指数预报和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沈阳、兰州等也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针对一些与气象条件变化有关的疾病,不定期地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上发布疾病发病的指数或非指数预测,并介绍有关季节性疾病防治的小常识。

进入详情

路漫漫 医学气象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医学气象领域虽然有各种研究成果和预报产品,但是其内涵却远远没有达到公众所需要的程度。”对于医学气象学的发展现状,朱定真的说法与王式功和陆晨不谋而合。

 

他们都认为,医学气象是介于医学和气象之间的跨学科研究,研究人员需同时具备医学与气象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实际生活中,往往医务人员对气象知识了解甚少,气象工作者又不懂医学知识。再者,我国缺乏培养医学气象专业人才的院校或学科,目前仅兰州大学成立了“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相关的大气科学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等从2003年开始联合培养医学气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医学气象的本科人才培养仅在酝酿中。

 

此外,实现医疗气象研究资料共享还存在困难。疾病发病情况资料由卫生系统掌握,而气象资料为气象部门所有,实现两方面的资料共享尚有困难,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进入详情

结语

气候无论是变冷还是变暖,只要变化就会带动原有气候带的摆动,长期居住在某一气候带的人群便会有所不适应,进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此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导致传统的传染病、虫的发生源地改变,传播范围变化,挑战现有的卫生防疫体系。

 

“气候变化并非世界末日,研究气象与疾病的关系不是为了让大家杞人忧天,是为了掌握规律顺应自然,将气象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朱定真表示,人类发展是适者生存的演绎,人体机能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变化,只要气候变化的过程足够慢,人类及其后代便可以适应这种变化。

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慕建利 策划:徐辉 编辑制作:刘文静 视觉效果:孙越 栏目邮箱news@weather.com.cn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