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四年在央视播出之后,7月12日上午,青海湖湟鱼洄游第五次走进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间。今年的《湟鱼洄游》直播报道,充分利用青海湖近年来生态变迁的大量数据,集中展示了青海湖周边湟鱼洄游畅通、入河口风景如画、鱼鸟大战以及景区整治后青海湖附近草场变绿的大美青海形象。
湟鱼作为青海湖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是青海湖周边多种鸟类的食物。每年5月下旬到8月中旬,在湖中的湟鱼会沿着入湖河流溯流而上,进入淡水区产卵,之后再回到湖中。湟鱼洄游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鲤鱼跳龙门”的奇特景观。今年的《湟鱼洄游》直播报道从青海湖北岸的沙柳河口开始。7月,随着近期降水量的增多,沙柳河水湍急,湟鱼家园内长45米的洄游通道里,不时有湟鱼跃出水面,依次跃上18个台阶前往上游产卵。
在鸟岛,公路两侧原有的草场全部被湖水覆盖,原有停车场也被湖水淹没,由于湖水上涨,鸟岛由原来的半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岛。在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大的布哈河口,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湖水在湖面上相接,鸬鹚、棕头鸥、斑头雁、渔鸥等水鸟来回飞翔,河水暴涨使原本鱼鸟大战的河中大面积小岛已经被上涨的河水分割成若干个小岛,数千只水鸟正往上游飞,寻找新的捕食点。
在青海湖鸟岛的入口处,大门上原有的“鸟岛景区”几个大字被换成“封闭整治谢绝游览”的提示,景区门口设置路卡。岛内所有景区字样已被更名为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游船码头等旅游设施全部被撤掉。只保留科普宣教基地及水鸟监测设施。在另一个被关闭的景区沙岛,景区内栈道、观景平台等46处旅游设施已被全部拆除,景区内的沙滩摩托、滑沙等项目已被禁止,沙山上已经长出了绿色植物。
为了保护以湟鱼为代表的青海湖周边野生动植物,修复青海湖生态系统,近年来我省加大投资力度,保证了湟鱼洄游通道的畅通。同时,拆除青海湖鸟岛缓冲区及沙岛核心区旅游景观设施,有力地保证了青海湖生态的完整性。
央视报道显示,我省立法保护湟鱼37年,先后5次封湖育鱼,以湟鱼为代表的青海湖生态环境正在改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青海湖水位上涨了2米多,而湟鱼总量也增加至8.12万吨,人工增殖湟鱼成活率高达75%。近期的监测结果更加喜人,今年青海湖的降水量是去年同期的3.8倍,前几天青海湖附近大面积降水,青海湖水面在24小时之内上涨了5厘米,这相当于在24小时内增加了16个杭州西湖。
提起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老人祁生贵深有感触。前不久,他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到青海湖北面的刚察县观看湟鱼洄游,一路上看到了十多只普氏原羚在草原上奔跑,数百只水鸟飞翔,还有渔鸥捕鱼的场景。
祁生贵说,12日,看完儿子发来的央视直播视频,他觉得电视播出的和他前段时间看到的一模一样。他说,和20多年前相比,青海湖变化最大的还是环境,洄游的湟鱼数量越来越多,湖边草场也越来越绿了,更重要的是,原来鸟岛和沙岛的旅游设施都拆了,说明政府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了。
参加今年《湟鱼洄游》报道的央视青海记者站记者李永辉,连续五年参加了央视《湟鱼洄游》的报道。他说,五年来,青海湖水位不断上涨,青海湖湿地范围不断增加,迁徙到青海湖的鸟类也增加至200多种。今年,央视记者走访发现,随着青海湖水位上升,原来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哈尔盖河水位也上升了,同时洄游至哈尔盖河的湟鱼数量有了显著增加,周边的牧草长势也比以前好了。
此外,今年青海省将青海湖周边的农家乐、牧家乐、帐篷宾馆、沙滩摩托、滑沙、游客栈道等全部关闭等措施,将极大促进青海湖周边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青海湖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作为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以及各类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的生态意义将通过保护宣教途径得到彰显。(祁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