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气温 “蒸蒸日上”,最高气温维持在30℃左右,市民纷纷喊“热 ”。7月,与近10年同期相比,虽日最高气温达近年最高值,但日平均气温仅为24.2℃。市民喊热主要原因是18年6、7月份贵阳市日最高气温波动较大,体感温度不适应所致。贵阳市气象局预计全省盛夏平均气温在17.7~28.8℃之间。
7月19日贵阳各地以晴好天气为主,市区风清气爽。(摄影:石奎)
市民喊“热” 原因可能在这里
7月以来,贵阳市出现持续晴好天气,尤其是近期气温持续走高。据监测,7月1日至18日,贵阳市已有6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0℃。从17日开始,就已正式入伏,标志着一年中最热时段已开启。
入伏第二天即7月18日,贵阳市气象站监测到的最高气温达32.9℃。持续晴好天气使地面聚集大量热量,不少常住主城区的市民就开始“遭不住,热得心慌”。
真的很热?市民喊热主要原因是“不适应”。
7月以来,贵阳市气温相对较高,市民在体感温度上不适应。这主要是6月份全市气温相对较低,没有一天达到30℃;进入7月后,贵阳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截止18日,已有6天达到或超过30℃,换句话说就是气温“波动”较大,人们一时不适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们喊热,也往往会与上一年同一时间段做比较,而又会常常忘记较热的时段。
气象数据显示,2017年7月1日到18日,贵阳市气温达到30℃的天数只有2天,而7月下旬有7天气温达到30℃,8月则有10天气温达到或超过30℃。分析近10年贵阳市7月同期气温,今年32.9℃的日最高气温与近10年同期相比为最高,但日平均气温也仅有24.2℃。
纵观历史数据,一年中真正热的时段大都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份。但对中国“避暑之都”而言,出现高温天气(即气象上定义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的可能性较小。
避暑之都非浪得虚名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贵阳市“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
“如果不凉快,能叫避暑之都?这块招牌可不是浪得虚名。”
姚正兰是遵义市人,因工作需要现定居贵阳市观山湖区。她介绍,自己已经快两个月没有回老家,一是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回去怕热。
说到贵阳市的气温,姚正兰说:“35℃的高温都没有,这哪里叫热呀!生活在贵阳真是太幸福了。盛夏时节晚上睡觉都要盖被子的省会城市,你能找出几个来?”。“不热不热,一点都不热,好过得很。”姚正兰接着这样肯定地说。
确实,远比盛夏的华南、华北、华中,近比重庆、四川,贵阳的“高温”不知道要被甩几条街。姚正兰坦言:来贵阳避暑是正确的选择,而长期久居贵阳的人更应感到的是幸福。
其实,盛夏时节,“热”是正常的。除特殊行业外,只要不是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贵阳真的很凉快。市民出行时,注意防太阳直射、及时为皮肤补水,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即可。(文/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