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贵州 > 贵州首页 > 天气要闻

“与专家互动,我们得到了急需的气象知识”

——贵州互动式气象科普讲座使观众尽享饕餮大餐

【字体:   2013-05-26 15:53:14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1宋1.jpg

宋英杰主持现场(石开银 摄)

2wgx1.jpg

中科院院士吴国雄在做讲座 (石开银 摄)

5lyj1.jpg

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作贵州旅游与气象报告 (石开银 摄)

5lyj1.jpg

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广忠现场作报告 (张加常 摄)

“以前我们所经历的讲座都是老师在上面说,我们在下面听,这仅仅是老师把他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性的传达给我们。但是,今天通过与专家互动,现场零距离得到我们急需的气象知识,由我们提问,让老师解答,从而解开了我们心中一些最大的疑惑。”一位来自共青团贵州金沙县委的志愿者张同霖对现场媒体记者说。

5月25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州贵阳市开幕,其系列科普活动——“走进气象,寻爽贵阳”体验式科普活动的互动式气象科普讲座当日下午在贵州省气象局举行。中科院院士吴国雄、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省旅游局副局长郑旭分别作专题讲座。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主持互动节目。来自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气象报等省内外近20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报道。贵州省各级气象部门代表、社会各界志愿者、学生代表等200多人参加活动。

当日下午2点30分,贵州省气象局会议大厅座无虚席。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一走上主持台,就以他柔和亲切的男中音,以一句曾经有一种说法“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现在有一种体验“因为一种气候恋上一座城——贵阳”,将大自然科学和天气气候专业话题以轻松、愉快、诙谐的大众语言,穿入主持台词,顿时就把会场听众的激情和求知欲调动了起来。

当现场互动提问活动一开始,一位志愿者就迫不及待抛出了“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的热门问题。“哈哈,这个重要的问题就请我们省气象局赵局长来解答吧!”宋英杰微笑着毅然把问题就交给了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赵广忠局长接过话筒,从容亲切地答道:“天气预报是一项预测科学,预测性科学,从来不能要求百分之百准确,它讲究的是“无限接近”。贵州地处中低纬度山区,地形多样,气候多变,给天气的准确预报提出了更多的难度和问题,但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和探索,现在我们的短期和一些临近预报,其准确率还是很高的。不知我的回答大家满不满意?”。会场听众满意地给予了热烈掌声。

“近些年来,一些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英杰把问题交给了吴国雄院士。吴院士“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的确在增多,这个问题和大气变暖有一定的关系。研究数据表明,大气温度每上升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就增加7%,并且由于大气变暖的程度分布不均,造成局地水汽过于充沛,而某些地方水汽贫乏,因此造成多雨地区暴雨增多,少雨地区降雨减少。”

院士简明扼要又较通俗地回答了同学们,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在互动活动中,关注活动并参加互动的网友提出“贵阳为何一周有四季天气”、“贵阳为何夜里下雨白天晴”、“贵州凉湿气候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贵州气候适合四季旅游吗”等问题,现场三位专家从各自专业研究方面通俗易懂地给网友们一一解答。

互动中,还有几位学生志愿者提出,希望气象局能将今天这样的“聊天科普”带进校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一直在热烈、愉快的气氛里进行。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主要是代表网络界朋友,通过现场微博的一些互动,零距离与专家、院士沟通。我觉得今天得到的这些知识很贴近我们生活和我们一些生活方式,很亲切的感受到气象科普的重要性和影响。”一位在现场通过手机网络提问的听众如是说。

    据悉,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科普活动——“走进气象,寻爽贵阳”体验式科普活动,贵州省气象局除了安排当天的专家互动式讲座外,还请吴国雄院士、宋英杰老师给贵州气象部门业务科研人员分别作了学术和专业讲课。组织人员在贵阳人民广场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防雷减灾、农经网、天气常识等科普资料。组织30名志愿者到气象台站参观,实地体验和了解“爽爽贵阳”天气气候和有关气象知识。组织媒体记者走入基层气象台站进行采访报道等系列活动。图为互动式气象科普讲座现场。(张加常)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州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