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天气生活旅游

自4月6日华南进入前汛期以来,大如鸡蛋的冰雹伤人、毁车、断树,暴雨连连引发城市内涝和水浸街,雷暴逼停高铁,龙卷风横扫大树……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上演。

 

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多发到底是华南前汛期的常见特征,还是今年的异常现象?入汛以来华南的汛情有何特点?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态势?本期天气视点邀请三位气象专家共同解读。

柳艳菊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

王有民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研究员

梁  健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今年广东出现冰雹的频率之高和落区之广是不常见的,究其原因,跟今年冷暖空气强烈对峙和转变速度快有关系。”

 

“今年华南前汛期的灾情主要表现为风雹灾害,伴有局地洪涝,而一般后汛期强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更重。”

暴雨强对流频袭 粤桂闽灾情不断

“我们一家正在看电视,拳头大的冰雹混着碎瓦片一起掉在房间里,当时就吓呆了。”15日中午广东韶关多地遭遇暴雨、冰雹、龙卷风同时袭击,金凤坪村的小胡一家回想当时的场景,依然后怕。这场拳头般大的冰雹肆虐了十余分钟,不仅砸穿房屋砸烂汽车砸坏农田,还造成了10人受伤。

 

“4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已经170多岁了,也被龙卷风从半腰扫断。”18日中午广东佛山狂风大作,大雨滂沱,虽然持续了不到1个小时,但三水区大塘镇村民的家园已是一片狼藉。

 

这样的场景自4月6日入汛以来频频在华南地区上演,暴雨、冰雹、雷电、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应接不暇,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进入详情

华南春季缘何强对流多发?

印象中我国夏季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然而刚刚进入4月,华南地区却成为了雷雨、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集中地。其中,入汛以来广东几乎天天可见冰雹,特别是韶关、梅州、湛江、河源、惠州、云浮、广州等多个市县,冰雹出现频率为近五年最高。连州、清远等地雷雨大风的瞬时风力一度达12~14级,18日佛山三水的大塘镇甚至出现了局地小龙卷。

 

“今年广东出现冰雹的频率之高和落区之广是不常见的,这跟今年冷暖空气强烈对峙和转变速度快有关系。”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健表示。

 

除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也出现了强对流频发的情况。那么作为夏季常见的强对流天气,为何在华南的春季如此普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柳艳菊表示,这是华南前汛期的一个特征。

进入详情

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大 雨量偏多

“除了强对流多发,今年入汛以来,华南地区降水还表现出了强度大、雨量偏多的特点。”柳艳菊总结道。而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因暴雨导致的水浸街、农田被淹、学校停课等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对此,柳艳菊还提到,“偏多并没有到极端异常的程度,华南前汛期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的第一个雨季,雨水在这时会明显加大,一般来说前汛期的降水量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40%~50%。”

 

对于今年华南入汛后短短十几天降水偏多偏强的原因,柳艳菊认为西南暖湿气流起了重大作用。“今年4月以来,给南方带来暖湿气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改前期持续偏弱的态势,突然表现出面积偏大、较常年略偏北的特点,这样由副高外围带来的西南暖水汽异常偏强,同时在华南地区形成一个异常的水汽辐合区,从而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进入详情

洪涝灾害或重于去年 监测防御需加强

前汛期年年有,但4月以来暴雨洪涝及广东等地强对流天气的多发还是让今年的前汛期稍显特别。目前,关于华南暴雨、强对流致灾的报道仍在继续。

 

对于广东未来的汛情发展,梁健认为“2012年洪涝灾害可能重于去年”。预计广东的降水集中期可能出现在5月下旬后期、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初、6月中旬后期、7月上旬前中期。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

 

从华南地区来看,4月以来的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已导致部分地区江河水位上涨、土壤饱和,而20~21日仍有强降水,特别是广东、福建局地还有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电、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如何防御强降雨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涝、城乡积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气象部门已启动和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着力于把好监测预报和应急保障关。

进入详情

结语

 

暴雨冰雹属于天灾,本属不可抗拒。但是,一场暴雨便一次“水浸街”的场景,一场冰雹便一片千疮百孔的房屋,却是可抗拒的。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我们应对可预见性灾害的关键。目前我国华南才刚进入前汛期,这是我国汛期的一个前奏,6月全国将迎来降雨更强的主汛期。面对未来的严峻形势,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公众,学会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可预见的灾害是必修课。

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策划:徐辉 编辑制作:刘文静 视觉效果:李婷婷、苏源 栏目邮箱weather728@163.com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