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川渝高温干旱

2006年川渝大旱:那一场夏秋之交的灾难

在中国地势图上,16万平方千米的四川盆地像一颗淡蓝色的明珠安静地置于巫山和横断山脉之间。这片聚居着四川和重庆绝大部分人口的天府之土常年多云雾、少日照,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它阴云连绵的天气。但在2006年,这里却经受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干旱。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快,伏旱迅速发展加重。截至8月底,重庆全市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820.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四川全省700多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206.7万公顷,成灾116.6万公顷,绝收31.1万公顷,损失粮食481.4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7亿元。

灾情回顾

视频:川渝高温干旱触目惊心

2006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等地是受高温干旱最为严重的地方。持续的高温干旱不仅让重庆市民饱受煎熬,部分村镇连吃水都成了问题。四川省也是这次遭受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全省100多个县市受灾。

川渝高温干旱对各行业的影响

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严重的高温干旱造成了两地饮水困难1887万人,农作物受旱面积320多万公顷,粮食减产500万吨左右。除了对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也对电力、航运和居民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成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背景 环流异常是直接原因

面对2006年持续的严重高温伏旱天气,人们禁不住要问:“高温伏旱的原因是什么”?甚至有些人怀疑川渝特大高温干旱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对此专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从全球来看,2006年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个例之一,环流异常才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灾后启示

川渝大旱后的思考:水利别再欠账

2006年夏天,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袭击了川渝大地。几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四川、重庆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省市,为什么少下了几场雨就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导致粮食减产、绝收?农业和农村抗灾能力为何如此脆弱?下一场干旱来临时,我们是否还得像那年一样,眼巴巴地等雨?

特大干旱提示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

我国气象干旱发生频繁。东北的西南部、黄淮海地区、华南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年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由于降水不均,每个季节都有一些地方发生干旱。全国各地皆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我们应该完善灾害应急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

有奖问答

  • 活动介绍:本期问答题目采用选择题形式,共5道题。题目全部答对者,按照提示操作留下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随机抽取5名获奖者。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中国天气网特制精美书签两套(二十四节气书签和低碳生活漫画书签)。

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策划:刘晓晶   制作:刘晓晶、詹璐   视觉效果:冀艺、弓赢   技术:陈洋、于涵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