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保存至桌面 省级站English

黑河眷顾下的“塞上江南”

2014-09-18 09:27:04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字体

黑河眷顾下的“塞上江南”
黑河滋润下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行至第5天,荒漠、戈壁、冰川……甘肃省多变的地貌环境不断给人惊喜,对于西北地区的烈日骄阳与干旱,考察团成员们也慢慢习惯起来。

“外面在下雨!”9月16日,考察团乘最早一班飞机来到张掖,刚一落地,同行的小伙伴便欣喜地喊了起来。没想到,这片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沙漠绿洲,竟会以一场雨水迎接我们的到来。

车辆行驶在公路上,极目望去,不同于前几日戈壁的荒凉之感,道路两旁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绿:成排的杨树、连片的玉米、蔬菜……发源于祁连山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张掖全境,造就了张掖肥沃的土地,成为当之无愧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黑河贯穿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张掖正处于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这片沙漠绿洲,也赋予了它不同于河西走廊其他城市的别样“江南”气质。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最让张掖人骄傲的,当属位于这“江南”之上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始建于1992年,于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有文字记载,张掖城北郊自古即有“甘州城北水云乡”之称,自城区至北郊湖泊遍布,百泉喷涌,形成了伴城而生的湿地系统。西北地区如此干旱,怎会有湿地?带着好奇,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这片传说中的“城市绿肺”。

步入湿地公园,连片的水域和芦苇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乡泽国风韵铺面而来。行走在湿地公园里,小桥弯弯,流水淙淙,不时可以看到各种水鸟或翱翔于天际、或嬉戏于芦苇丛。闭上眼睛深呼吸,仿佛嗅到了江南湿润的空气,我对河西走廊戈壁滩和干旱沙漠的印象也再一次被颠覆。

“湿地可以算一个动物大观园,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遗鸥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灰鹤等44种,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转站。”提起这片湿地中的多样生物,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邓茂林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邓茂林告诉我们,随着湿地公园对局地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凸显,湿地公园还从黑龙江引进丹顶鹤加以驯养,待到适宜时机放归自然。

“以前风沙多得很,现在好多了,都是这个湿地公园的功劳!”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当初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时,许多人不理解,这片荒地本身就有水,种田还能获得些直接效益,何必建成湿地公园?

然而,随着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张掖百姓的观念也一步步转变过来。据同行的张掖市气象台台长王伏村介绍,近几年,湿地所在的甘州区年平均降水量比市区多5%,市区湿度也相对提高。“湿地是张掖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止沙漠化、改善区域外气候等方面,这片湿地功不可没。”湿地园区内,不时可见前来散步锻炼的居民,与荡漾的狄波、成群的水鸟相映成成趣,勾勒成一幅和谐曼妙的人文生态画卷。

随着游客增多,湿地环境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邓茂林对这种潜在矛盾早已有准备,“通过调研与专家论证,我们会确定这片湿地的环境承载量,并相应加大基础设施的维护与对游客的引导,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今,在围堰蓄水、退耕还湿、渠道疏浚多种工程措施的努力下,湿地面积仍在不断增加,邓茂林告诉考察团记者,从2005到2010年5年之间,张掖湿地面积增加了60余万亩,如今已达380万亩。

河西走廊上的“幸运儿”,这是张掖给我的最深刻印象,这片“塞上江南”并没有辜负祁连山融水与黑河的眷顾。午后,雨过天晴,我们将赶往完全不同于湿地的张掖丹霞地貌,而我,也开始期待新的惊喜。(考察团成员: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于淼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 生活旅游

  • 春季踏青6注意 快乐出游
  • 惊蛰宜养肝润燥调养精神
  • 春季天气多变 做好3点保持健康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