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气象观测 ,中国天气网name=description>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气象科普 > 热点专题

我国古代的气象观测

【字体:   2013-03-20 16:24:43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2004年9月,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世界距今4100年的最古老天文观象台遗址。有关专家推测,多种数据表明,这座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比英国公元前1680年的巨石阵观测早近500年。观象台坐落于陶寺古城遗址东南位置,形状为一座直径约50米的半圆形平台。台座顶部有一半圆形观测台,以观测台为圆心,由西向东方向,呈扇状辐射着13个土坑,同时有13根夯土柱。古代人利用两柱之间来观测正东方向的塔儿山日出,并根据日光影可以推测出一年的十二节气,经与现在农历时间比较,实地模拟观测后,节气时令精确度很高。

  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著名的考古学家对1936年出土的一片殷墟卜辞进行研究表明:公元前1217年中国不仅已作出10天的天气预报,而且还有连续10天的天气预测及实况记录。

  周代,随着生产力的产生的发展,对天气气候的变化也就越来越重视,从中央到各诸侯列国,都设有观天、祭礼的场所,称为“灵台”、“明堂”。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社会不稳定,各国非常重视观天占侯。有每逢节气日历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传统,《左传》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云和和大气光象的观测结果,并首次论述了八风(八种风向)。《管子》中也有气候、节气、物候方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清明、大暑、小暑、始寒、大寒五个节气的名称。

  盛唐时期,国泰民安,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侯风必於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这里指出测风的场地要求,同时也说明了风观测器的构造。

  宋代的科技和学术文化成就辉煌,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

  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在清代,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在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有大量的古代雨雪粮价、黄河水文灾情、气象灾害、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方面的档案。

编辑: 公众服务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