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天气生活旅游

人类至今都难以把握和控制天气,许多行业常因此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企业将天气作为影响其盈余状况的重要因素。美国前商务部长威廉·戴利曾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天气的好坏不仅是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主要的经济因素,美国经济约有40%直接受到天气的影响。”
如何减小天气所带来的风险?在国外,天气期货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方式,不仅为企业规避风险,还能通过参与交易而从灾害中获利。

赵鲁强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伟 大连商品交易所品种部负责人  
刘新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天气期货是目前气象服务的高级商业模式,可以帮助那些易因天气变化而‘感冒’的企业规避天气风险,减少天气反常带来的负面效益,甚至还能通过参与交易而从灾害中获利。” 给“不测风云”买保险

天气期货让天气变成可买卖的商品

既然天气对于企业经济如此重要,与其按照天气来分析企业产品的生长和收成、能源的开发和运输,倒不如直接交易天气本身,靠天气预测来赚钱。这就是天气期货。

 

天气期货本质上和其他期货交易原理相同。以温度指数期货为例,每月初期货市场主管机构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气温情况,为某地确定一个月平均气温初始值,如40华氏度(约4.44℃),指定的“做市商”将喊出“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随着天气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这些交易值在一个月中会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据实际月平均气温进行结算,以1华氏度等于100美元的价格兑现所有期货合同。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预测一下未来的温度变化,然后进行“天气期货”买卖赚取利润。

进入详情

天气期货的开发与设计

商品期货炒价格,股指期货炒点位,而天气期货炒的则是温度、降水量、降雪量、霜冻天数等天气指标。

 

大连商品交易所品种部负责人陈伟介绍,天气期货与普通意义上的以实物为代表的商品期货有着较大区别,属于指数期货的范畴,因此在进行合约开发设计时也要与商品期货有所差异。

 

天气期货要采取市场参与者认可的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比如对于洪灾而言,虽然有5年一遇、1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衡量标准,但这种界定较为模糊,很难使其标准化,因而不适合开展期货交易。而对于天气温度而言,有全球统一的衡量标准,而且能够有连续的测量数据,能够得到公众认可,因而较为适合开展期货交易。价格的波动性方面,要选取易于测量、波动频繁的指标,如温度、湿度等。

进入详情

气候敏感企业呼唤规避风险

今年十月起开始热炒的“千年极寒”,虽已被辟谣为不靠谱结论,但当时在市场上仍掀起了一阵波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天气期货就曾因此出现大幅上扬,纽约取暖日期货自11月也出现大幅飙升,而天然气价格更是触底反弹,近一周价格上扬幅度达5%,可见,天气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赵鲁强认为,“天气期货既是天气风险管理,又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天气风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资本管理,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可通过天气期货来对冲风险。”比如农业、电力、煤气、保险公司、季节性服装生产商、饮料和冷饮公司等对气候敏感的企业,或者是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旅游胜地,甚至是交通、消防、减灾等等。

 

而且不仅仅是大公司大企业,一些小商家也可通过天气期货来减小风险。比如伦敦的一家餐厅现在就已成为第一家购买天气期货产品的餐馆,业主称这样在天气较冷时他的露天餐桌订位下降的风险就会得到控制。

进入详情

我国的天气期货何时不再是“空中楼台”?

目前,天气期货主要应用于国外,而我国何时也能推出天气期货?专家表示,虽然国内目前尚无从事天气期货业务的交易所,但国内对此却是早有意向,天气期货的推出将是未来趋势。

 

我国历来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水(雪)灾和干旱时有发生。虽然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仍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如果推出天气指数期货,就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为我国天气灾害风险筑起一道防护墙。

 

陈伟透露,目前,国内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香港特区政府及港交所都在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研究推出气候期货(包括温度指数、降雪指数及霜冻日数的期货合约)的可行性。

进入详情

结语

天气,从最初指导人们吃饭穿衣、郊游计划,到之后影响农作物、能源价格变化,到最后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每一步的变化都渗透着人们对于商业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创新。

 

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天气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地、创造性地利用天气及气候信息,使我们生活在更加安全的环境里。兴许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通过期货市场来分散风险,提高相关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策划:李景旸 编辑制作:刘珺 视觉效果:李婷婷 弓盈 栏目邮箱weather728@163.com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