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你知道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哪里么?答案是:北极。这个人们印象里的冰雪世界,被科学家们称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这里近30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气温上升速度的2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遥远的北极已经与我们产生了并不遥远的关联。但要真正剖析清楚这些关联,还有若干未解之谜。

精彩观点

“近期极寒天气或与北极海冰面积减少有关”等说法并不十分确切。北极海冰是一直在融化和减少,但前些年没有出现北半球寒潮频发的情况。具体要看北极哪里、在什么时间发生了变化。

本期专家

陆龙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武炳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访谈实录

一、北极变暖之谜--“尤娜谜”

        没有谁能比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更能感受到这里变暖的变化了:越来越薄的冰层,让他们狩猎时仿佛踏上布满陷阱的危险之地,连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会掉到冰窟窿里,总是有人因此丧命;由于冰层融化,狩猎季节变短,传统文化面临瓦解;北极熊的食物越来越少,性格也越来越暴躁,出现了主动攻击人类的事件;也有人发现通常以海豹为主食的北极熊在海冰融化、食物匮乏时,有时居然开始潜水捕鱼、吃海带和找鸟蛋吃了……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海洋、海冰和环流的变异。最近几十年北极地区发生了被称之为尤娜谜(Unaami)的近400年来最快速的变化(右图),引起全球科学家的关注。
一、北极变暖之谜--“尤娜谜”
        "尤娜谜"一词在北极因纽特(yup'ik)语中的意思为"明天"。将北极气候环境的快速变化称之为"明天",有"不可预知"、"不可控制"、和"谜一样的明天"之意;正如当初用西班牙语言"圣婴"("厄尔尼诺"El Nino)来命名南美西海岸东太平洋海水的异常增暖现象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科学家将"尤娜谜"界定为:近期正在发生的十年尺度的,与北极及邻近地区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有关的综合现象。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海冰范围和厚度持续减少;升温明显;冻土层消融等等。

        虽然北极地区发生的快速变化有目共睹,证据确凿,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对此,因纽特人自己的解释是:北极地区比其他地方接受到更多的日照,每年的5 - 8 月是这里的极昼,阳光24 小时照射在90%的冰面上。原本被冰层覆盖的洋面融化,而融化后的洋面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加剧气温变暖。阳光被吸收得越多,北极大气层就越稀薄,阳光对北极冰面的照射更强烈。(来源:外滩画报 《保护北极的因纽特女人》)

        气象学界通常认为,"尤娜谜"与北极大气环流有关,是气候变化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气候系统中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在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变化对北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武炳义对北极海冰减少的现象解释说:"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并且北极气温的升高幅度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除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到北极以外,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水流入北冰洋也是造成北极增暖、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北大西洋暖水流入,是导致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范围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有些研究结论则大不相同。比如有媒体报道,北极在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两个“超级间冰期”,分别在距今40万年前和距今110万年前。在这两个时期,格陵兰岛冰盖可能全部融化。还有媒体发文称,日本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JAMSTEC)研究证实,北极冰川的迅速消融主要是由强劲的北极风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也许普通公众对于北极为何会出现明显的气温上升和冰层融化并不关心,但近两年出现的极端天气却让北半球的人们不得不去关注北极。【详情

二、北极变暖对全球气候影响之谜

二、北极变暖对全球气候影响之谜        除了北极熊,如今普通公众对北极的冰盖也有了更多了解和关注,特别是2012年的一则北极海冰面积再创新低的新闻:8月27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北冰洋海冰面积已下降至410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最低值。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一星期以来,北冰洋海冰面积缩小了50万平方公里,已降到410万平方公里,创下30多年卫星观测史上的最低值,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7万平方公里,缩小的面积相当于英国的10倍。

        面对北冰洋惊人的融冰速度,科学家倍感焦虑。美国《纽约时报》预测,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在2020年前彻底消失,成为一片"无冰洋";也有人预测,到2100年,厚度为2~3米的多年生北极海冰将会消失。

        北极海冰减少,最初似乎只是增加了气候变暖的例证,或者让一些盼望通航条件更便利、以便开发北极资源人高兴。然而接连几年冬、春的低温、冷害,特别是去年12月入冬以来,我国北方,乃至北半球多国出现低温、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却让北极海冰出现新低的新闻一下子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关联,甚至让人产生类似电影《2012》中的天气猜想。面对"为何今冬如此寒冷?"的疑问,中外一些气象学家把成因之一归结为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海冰融化直接导致北极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深色系的海水显然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热,因此北极海域上空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温暖。裸露的水域会比冰冻时蒸发更快,而温暖的空气也能藏匿更多水分。富含水分的空气移动到西伯利亚地区,导致了强降雪。"(摘自《海南日报》,原标题《全球变暖 今冬极寒》)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炳义等气候专家也认为秋季北极某些海域海冰的减少对我国冬季气温偏低有促进作用。武炳义在回复中国天气网记者提问的邮件中写道:"2011/2012冬季,以及2012年至今的低温与北极海冰异常偏少有关系。研究表明,北极海冰范围减小是影响东亚,及我国冬季气候的主要因子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夏季北极海冰融化加剧,2012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下降至1979年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北极海冰范围越小,越有利于极地冷气团向南侵袭,南下冷空气活动就越频繁,容易导致我国冬季出现低温严寒。实际上,近几年东亚地区冬季的低温均与秋-冬季节北极海冰的异常偏少有关系。"

        不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陆龙骅认为,当前网络和媒体上所说的"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极端气候 降雪和严寒频发"、"近期极寒天气或与北极海冰面积减少有关"、"北极海冰减少后果很严重、对全球气候演变影响大"等并不十分确切。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气候上来说,近几十年来,北极海冰一直在减少,在此背景下北半球既有"寒冬"也有"暖冬",并不能用此来解释近两年北半球某些地区出现的严寒天气的原因。

        陆龙骅研究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气象、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等方面研究。曾6次赴青藏高原、2次赴南极地区、3次赴北极地区考察。主持或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的多项研究工作,有11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北极海冰融化肯定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反馈过程:极地海冰覆盖面积越小,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就越少,吸收的热量越多,气候就会变得越暖,从而会使得海冰的消融加快;另一方面,海冰对海洋大气间热量交换有抑制作用,海冰的减少会使得太阳辐射直接进入海水,有利于海水吸收热量,加剧海洋和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此外,海冰生消所产生的潜热变化也很大。所以说,海冰面积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十分重要,对北极以外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会有影响"。

        "但这是个很复杂的课题,不同区域的海冰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也不同。武炳义等人的研究表明,秋季北极某些地区海冰异常偏少与"冷冬"灾害关系密切,并没有把整个北极海冰的融化和当前的天气或气候联系起来。近几十年来,北极海冰是一直在融化和减少,但前些年没有出现北半球寒潮频发,局部严寒的情况,相反有很多年我国冬季气温普遍偏高,也就是出现了俗称的"暖冬。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北极地区的哪里、在什么时间发生了变化,不能笼统一概而论。"

        有人分析说,北极海冰曾经在2007年9月出现历史次低值,而我国2008年春节前后发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也是海冰减少造成的。陆龙骅说:"他们的理论是海冰融化导致北极地区吸收热量更多,从而形成更强的寒潮南下。其实对我国产生影响的北极高压,或者说西伯利亚冷高压,最直接影响的区域是我国北方。而2007/2008年冬季,我国北方并没有大范围出现寒潮和降雪。2008年那次南方雨雪冰冻天气除了北方冷空气的因素,还有青藏高原南侧暖湿气流和副热带高压的关系,不能简单总结为受海冰融化影响。"更何况近几十年来,在北极海冰融化、面积减少的同时,南极海冰有增加的趋势(图2),如果"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极端气候、降雪和严寒频发"成立的话,在南半球就应有相反的结果,而实际上此种情况并未出现。

 

 
                    图2 南北极海冰面积变化趋势                  图3  北极涛动低位相的影响 (IPCC,2007)

        对于近两年北半球寒潮频发的原因,陆龙骅更愿意归因为"北极涛动"和极涡等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北极涛动是大气环流一个基本模态,关键在于它的变化。北极涛动表示的是北极及其外围地区气压反相振荡(此消彼涨的跷跷板)的现象,在北极地面为冷高压,高空为绕极涡旋。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图3),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都偏强,北半球出现寒潮的几率更高。"负位相时,北极地区地面气压转为偏高,冷空气在此堆积,而北极以外中纬度地区气压偏低,有利于冷空气从极地向低压地区扩散。这就导致了北半球大范围异常寒潮天气的频繁爆发。"

         但他也承认,影响一个地区天气、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通常这两种因素又是很难区分的,大气环流异常只是一种表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北极涛动负位相"等,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他还提到,不能说起全球变暖问题,就想到极地海冰融化。近几十年来两极海冰和温度的变化都不尽相同。"近几十年来在北极海冰融化、面积减少的同时,南极海冰则有增加的趋势(图2);北极气温整体一直在升高,南极增温最厉害的是在西南极,也就是靠近南美大陆的南极半岛地区,而在南极大陆主体(东南极),温度并没有明显升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在降低。所以不能讲到南极就想到冰盖崩塌的景象。有崩塌的,比如在西南极,但这种情况在东南极并没有出现。在西南极,冰盖是不稳定的,在消融,在东南极,是稳定的,有些还在增加。情况是很复杂的。" 【详情

三、北极还可能发生什么?

        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在北极世代居住的人们,以及北极的标志性动物——北极熊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然而,还有些被普通民众忽略的现象继续发生并恶化着,比如臭氧减少的问题。全球变暖和臭氧层减薄是相关学者关心的两大热点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南极春季都出现了被称之为南极臭氧洞的,由人为氯化物和溴化物与该地区特定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非常强的臭氧层损耗。它有数值低(小于220陶普森单位)、低值区范围大(数百万平方Km)、持续时间长(数月)的特点。虽目前除南极外,北极并未出现臭氧洞。但1997年和2011年春,北极惊现空前的臭氧低值区,此时臭氧的化学亏损基本上达到了出现"洞"的边缘,这引起大家的关注。

        通常近地面和对流层大气变暖时,平流层大气会变冷。如果由于气候变化,使北极春季平流层温度更低,低温持续时间更长,那么在极端情况下,真
三、北极还可能发生什么?
正出现北极臭氧洞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严重耗损都在向人类再次敲响警钟。

        目前,前段时间的气温偏低、多地雨雪的状况已经明显改观,北方晴朗温暖,南方也逐渐告别阴雨雾霾。也许随着寒潮天气的远离,人们又会暂时忘却北极那些事儿。然而科学家们对北极的科学研究从未停止,而且更加急迫。

        早在2007年,北极海冰出现第一次历史最低值不久,极地研究专家就在迫切地寻求着成因与解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研究的深入,很多可以用来解释过去一段时期内海冰异常缩减的观点和结论,现在却不足以应对当前海冰的变化状况。有些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气候变化阶段?” 【详情

结语

        当前对北极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困难,要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气候变化的分析研究要从长时间尺度去考虑,也许目前一些研究还存在争论,也许对未来的结论还难以验证,但正如陆龙骅研究员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监测和研究两极的变化及影响,加深对全球变化的认识,以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防灾提供科学支持。”

往期回顾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