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一篇充满神秘感的网文在慢慢发酵着,今儿个一早,俺们AI的后台菌还在跟人回味英格兰准绝杀克罗地亚的凯恩意识流如何在水准之上,你们知道的情节来了,“这时,手机响了”,准是领导,“调查一下《xxxxx》这篇稿子”,本菌凭着一身“科学八卦”的功夫,开始了这一桩“调查”。

20181120-1-2.jpg

第一招:看标题
带有国外科研机构或研究单位缩写的标题就要提高警惕啦!虽然已经过了外来的和尚号念经的年代,但对于大众来说,越是说不清的事儿越是神秘不好理解的,只要加上国外的著名科学技术单位,比如美国宇航局(NASA)就会显得很像那么回事,仿佛很可信的样子。而这个标题里面竟然还是“NASA警告”!,可疑,很可疑!
好吧,不要武断,如果你是个好文呢!先不下结论,咱们往下看。

20181120-2-2.jpg

第二招:看内容是不是人类的逻辑
内容很简单,字数也就是四百来字,大致说了太阳活动中黑子数目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地球高层大气所接受的辐射量,从而导致高层大气温度的降低,并处于历史低点,还有具体研究者的名字,这都不错。
怎么一下子就转到“蒙德极小期”了,注意上图红线标注的内容,第一条还在说高层大气,过了几行急转直下到了蒙德极小期,这完全是在逻辑的高速上漂移啊!此时的我仿佛感觉到秋名山那个不知名的夏夜划过脸庞的湿咸海风,还有随着车灯尾迹带走的懵懂骚年不经意间留下的“MMP,会不会开车”。
好吧,前面说的高层大气通常所指的是在100-300公里高度上存在的稀薄大气,而蒙德极小期指的是出现在地质年代中的一个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它所对应的是地面温度的降低,海平面0米和海平面100000-300000米,分别对应常规天气和空间天气,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了。
这也是这类网文善用的手法,把一些看似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每部分单独看都没毛病,如此分裂的写作思维和非人逻辑,本菌严重怀疑这是AI才干得出的事儿。

20181120-3-2.jpg

而高层大气温度降低,这个没啥可说的,美国SABER卫星通过观测这个区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红外辐射,间接的得出这个区域的大气温度变化。可以明显看出,自第19太阳活动周开始到现在第24太阳活动周趋于结束,高层大气的气候指数已经走过6个最低谷了,也就是温度特别低,均达到五个等级中的最低——Cold(寒冷),何来的创纪录新低?
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这就是太阳活动的固有规律,而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也没有出现所谓的全球性温度降低现象,反倒是全球变暖问题困扰着我们。
第三招:查找关键词 查找文章出处
我们看这些东西都是似懂非懂的,但就是觉得有道理呀!上面的大气冷了,靠近地面的也会受到影响,这好像也说的通,我相信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况谁都遇到过,毕竟每个人都有对他来说很陌生的领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于不太明白的词语进行搜索。
比如按照这篇网文的“极小期”,“小冰期”这种大家都关心的、容易制造热点的词汇进行搜索,居心叵测之人这样想,科普工作者也就有应对的方法。
【空间天气】太阳连续7天零黑子!地球将迎来“新冰河期”!?是吧!老朋友,老话题了,每年都有人要帮着太阳和天气火一把。

20181120-4-2.jpg

当然了,你也会搜索到这样的内容,

20181120-5-2.jpg

温度降低7%,直接吓得不要不要的,别急!
先看看作者名字压压惊,“叶倾城”,一股剑气吹来的感觉有没有,哎!就是你!天外飞仙会不会,耍一套来看看啊!
随着本菌后续的追查,原来这7%指的是太阳某波段辐射在模型计算下可能出现的变化值,并不是温度。所以,这种不敢写明出处来源的网文多数是某些人用翻译软件直接拼出来的,只要能吸引人看去转发就敢攒出来。
第四招:行业大牛发声!这才是正确的科普姿势
关于蒙德极小期以及相关太阳活动太阳黑子的关系,这里面本菌就不再单独讲了,大家直接看本菌的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太阳活动将出现极低值,地球再迎小冰期?

20181120-6-2.jpg

实际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过程是很复杂的事情,而且高层大气的分层和结构也不能用传统常识去套用。
最后一点:总是感觉哪里还少点什么啊!?

20181120-7-2.jpg

一曲追风人的,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送给他们!
...
...
...
...
...
...
每次都躺枪的NASA!
...
...
...
...
...
...
不过下次写手们也可以点名道姓是NCSW警告啥的!
不管怎样,我们都朝着你们来了!

(作者: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韩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