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模样?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这样描述:它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清洁美丽的环境、丰富的休闲健身设施、有保障的医疗卫生服务、良好的文化氛围、富有健康意识和素养的人群……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健康城市则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石磊说,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当前城市建设实践尚缺乏对健康人居环境的关注,健康城市从研究到实践的落地转化明显不足,各级空间规划缺乏针对空间相关健康问题的规划应对等。
对此,他建议,健康城市建设要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方面推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整体推进。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更新、卫生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健康文化建设等相关领域,全面出台指导健康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并尽快形成基于相关研究的技术引导文件,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面落地。
其次,要大力推动跨学科融合与跨部门协作,共同促进健康城市发展。“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调动相关部门的各类资源。”他指出,在健康城市建设领域,要鼓励多学科融合为导向的研究课题申报,制定跨部门协同工作内容、合作机制、考核标准,形成多部门参与的健康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各地健康城市建设水平。
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一些新的健康风险开始显现。2023年,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让“热射病”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我建议,气象部门应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可能给城市带来的健康风险,建立风险监测、预测、评估机制,并与城市整体风险应对体系相衔接。”石磊说。
此外,石磊还建议,应加强宣传科普,总结、凝练、推广健康城市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效应,并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公众广泛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作者:叶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