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那个失恋的冬天天气很冷,气象部门却说是暖冬!那个奔波的夏天总是下雨,但气象部门却说降水偏少!

那么,气象部门如何评判气候冷暖、天气凉热?

答案就是:看气候平均值。比如,某地某个月雨水连绵,该月降水量与最近三个整年代的该地该月降水量平均值对比,雨水偏多还是偏少,就一目了然。(三个整年代是指如1981年-2010年或者1991年-2020年,1985年-2024年或者1991年-2021年不属于整年代。

换句话说,气候平均值是在描述气候在某一阶段的平均状态。将现在正在经历的天气气候,与这个状态对比,就容易得出客观的变化评价。

当然,气候平均值或气候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气象要素和气候变量的气候平均值是其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平均值或统计值,需每隔10年进行一次更新。

简单来说,描述这个状态,需要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平均数据,每10年更新一次。为保证与国际气候业务与服务工作的一致性,中国气象局自2022年1月1日起,要求各级气象部门的气候业务正式启用1991-2020年的新气候平均值,也就是新气候态。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1991-2020年)、旧(1981-2010年)不同气候态下的气象要素和气候变量的对比分析,能显示出我们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趋势。

气温

四季升温显著,春季最为明显。

新气候态下,四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相似的特征:100°E以东地区整体呈“北低南高”的分布形势,而100°E以西地区则相反,呈“北高南低”的分布形势;四个季节平均气温的新旧气候态差值显示出一致的升温特征,其中春季升温最为明显。

-1中国春季(左上)、夏季(右上)、秋季(左下)和冬季(右下)平均气温新气候态减去旧气候态的差值空间分布

降水

夏季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

新气候态下,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同样呈现相似性特征:100°E以东地区自北向南呈递增趋势,而100°E以西地区自北向南呈“多-少-多”的分布形势。

新气候态下,夏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较旧气候态增加最为显著,可达30-50毫米,局部超过50毫米,其他季节或区域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大多不超过20毫米。

-1中国春季(左上)、夏季(右上)、秋季(左下)和冬季(右下)平均降水量新气候态减去旧气候态的差值空间分布

新、旧气候态对比,中国主要雨季起止日期、持续时间及累积降水量总体差异不大。与旧气候态相比,新气候态下江南、长江梅雨期累积降水量增加超过30毫米,华西秋雨北区累积降水量减少约10毫米,变化幅度达到旧气候态值的约10%-15%,较为明显。

表1 中国雨季特征量新、旧气候态及差值

-1

大气环流

北半球季节平均大气环流场差异明显

新、旧气候态对比,北半球季节平均大气环流场差异明显。在新气候态下,冬季西伯利亚地区海平面气压明显升高,东亚冬季风增强;对流层中层500hPa位势高度场和对流层高层100hPa位势高度场在四个季节都表现出整体偏高的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南亚高压均表现出增强的特点;夏季风强度有所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提前,结束推迟,整体持续时间略有增加;东亚西风急流在冬、春季增强,夏、秋季减弱。

-1北半球春季(左上)、夏季(右上)、秋季(左下)和冬季(右下)500hPa位势高度场新气候态减去旧气候态的差值空间分布

绿色和黑色等值线分别为新、旧气候态5880gpm等值线

海表温度

全球季节平均海表温度上升

新气候态下,全球季节平均海表温度较旧气候态升温特征明显。

与旧气候态相比,新气候态下,热带及中纬度地区大部四个季节平均海表温度(以下简称海温)均以整体偏暖为主,其中中纬度地区增暖更为明显;北冰洋边缘海域的海温在夏、秋季也表现出明显增暖的特征,与近年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的事实相一致;南极绕极流的四季平均海温则表现变冷的特点。

从关键区海温指数来看,新气候态下,赤道太平洋的增温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赤道西太平洋增温最为显著;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模和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加强,而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加强;北大西洋三极子正位相加强。

-1全球春季(左上)、夏季(右上)、秋季(左下)和冬季(右下)平均海表温度新气候态减去旧气候态的差值空间分布

生活中,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风云变化,为每一次可能的风险做好预案。那么如何预判风险?自然是及早发现不同寻常的气息,以数十年连续观测数据构建的气候态为基准。气象部门通过精密的监测站网捕获那些藏在大气中的微妙波动,那些关于气温降水的细小变化,那些孕育风险的蛛丝马迹(作者:王若嘉 专家顾问: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