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6月2日透露,该所正在联合发达国家及丝路沿线国家相关专家学者,打造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将通过综合集成发展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主题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的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当天在北京开幕,陈发虎院士在年会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陈发虎介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实行“一所三部”运行模式,除北京本部外,还设有拉萨部和昆明部,并在尼泊尔、伊朗建立了海外中心,正在积极推进挪威卑尔根海外中心的建设。

他本人还带领“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在“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框架内成立“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

陈发虎指出,作为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国家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一直强调和践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自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来,通过综合集成发展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打通时间隧道、打通圈层隔离、打通空间局限、打通学科界线,揭示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阐明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历史与机理,建立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范式,支撑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此外,该所李新研究员正领导建设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承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相关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和共享服务等任务,已成为中国首个通过《自然》数据期刊科学数据认证的数据仓储中心,并初步建设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

陈发虎表示,接下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还将充分发挥现有野外台站和中科院高寒网的资源优势,规范观测标准,完善青藏高原观测体系,服务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最终打造“引领性平台型”的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高地,引领青藏高原研究,服务第二次青藏科考、川藏铁路建设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为期两天,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主办,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年会内容涵盖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领域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