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天气今年有些独特,8月5日飞机着陆拉萨时,阴雨绵绵,向下看拉萨河水一片汪洋,这雨显然不是持续一两天了。后来了解到,今年6月西藏天气炎热,有媒体发布消息说“拉萨自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进入夏天”。而7月3日以来,旱涝急转,雅江流域进入雨季,持续至今,仍未停歇,也属历史少见,我看也可发一条新闻《西藏首次进入梅雨季节》,30多天的连阴雨,从时间上看与江淮梅雨季应是相当了,甚至有过之。

高原科考第一天:这里连阴雨30天,仿佛进入了“梅雨季”

8月5日做了些准备后,6日便随队向西进发。出了拉萨不远,几个考察队的年轻人便迫不及待地要实验一下这次考察需要使用的低空探测设备,即利用无人机携带探空仪对大气底层进行温度、湿度等要素的探测。

车停路边,架好天线,连接好了探空仪与无人机,没想到无人机拒飞。原因是智能化的无人机可以判断此处还位于拉萨机场的空域管制区。没办法了,远离后再说吧。直到又继续行进了一百多公里后,探空仪和无人机才在一片草石滩上终于试飞成功。

6日中午,考察队集结到了浪卡子气象局,这里的海拔已接近4500米了。从这里出发,前往附近的一个冰川进行观测试验,那里的海拔高度应在4700到4900米。在当地气象局同志的协助下,我们在冰川一带开始了考察活动。

一个重要的试验是进行光谱仪计架设测试,这种设备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也可以放在无人机上,可以直接获取大气和植被的光谱信息,还可以对飞机、卫星上的光谱仪器进行校正。

高原科考第一天:这里连阴雨30天,仿佛进入了“梅雨季”

另一个项目是对冰川融化后水流变化的记录,这需要在水下安装设备,特别是要做较牢靠的固定,考察队长亲自穿上防水衣下水安装,还要通过金属线和大石头将仪器固定,在冰凉的水中作业,很是费力,小伙子作业完上来已是气喘吁吁。

为了配合对冰川融化的记录,还需要对环境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辐射等。为此,需要在尽可能靠近冰川的地点安装一个自动气象站,这也是今天必须完成的,地点选在了靠近冰川脚下的海拔4900多米的石台上,仅是到达那里也很不易。

在氧气不足、阴雨不断,寒冷的冰川脚下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天已渐黑,雨仍在下,返程途中人们已是筋疲力尽了。特别是最后下山的四位主要承担人还遇到了冰雹,寒冷的雹雨侵袭,两个女生浑身湿冷,在两名男士的拖带下返回到车上,实为惊险,回想起确有些后怕。

完成这些任务的主要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特别是几个外表略显纤弱的女生,想象不出她们能在高原上有如此表现,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和毅力令人钦佩和感动,也预示出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