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手记:高收益高风险 平潭鲍鱼养殖面临气候变化挑战

字体 2017-10-18 11:43:50
     来源: 中国天气网

10月11日,“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的考察团成员们来到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同时也是著名的渔业基地--平潭,实地考察渔排养殖,挖掘气候变化对近海养殖行业的影响及应对。

北方入秋已久,南方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退却。一路艳阳高照,明媚的“福州蓝”美的令人心醉。海风变得猛烈,空气中带来一丝海水的腥气,远处依稀有海浪拍击的声音,我们也到达了此次考察的首站平潭。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平潭是一个四周环海的海岛,位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海温适宜、海域流速快、海水干净等均适合鲍鱼养殖。为了摆脱贫困,近年来越多越多的渔民当起了养殖户,开始大规模培育和养殖鲍鱼。

目前鲍鱼养殖已成为平潭水产养殖业的一大亮点,全区有60个育苗场,鲍鱼养殖数量达4万三千多箱,年产值超20亿元。

修整一番后,考察团成员马不停蹄开始了工作,三十几人分作两股,登上了当地渔民的渔船,乘风破浪前往海中养殖鲍鱼的渔排。

在靠近小岛的一片海域上,一排排木排连成片,这里就是海中养殖鲍鱼的渔排。鲍鱼养殖的周期较长,需要先在育苗棚培育半年左右,半年后才能从育苗棚中转移到到这些近海的渔排,继续养殖一年半左右才算长成。

网易-1_副本.jpg
海面上的渔排。

参观完渔排,我们返回了陆地,在技术人员和两位渔民的陪同下参观了鲍鱼的育苗棚。

鲍鱼育苗有着严格的要求,温度要把控在20℃到2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鲍鱼卵存活。从受精卵到培育成鱼苗这半年,技术人员都要小心翼翼地观察鱼苗长成情况,一刻不能放松。

网易-1_副本.jpg
育苗棚里的鲍鱼。

林茂贵是个转型养殖的渔民,他告诉我们,因为听说鲍鱼养殖可以赚钱,他2009年开始转型养殖鲍鱼。开始他和亲戚林茂众先给有经验的养殖户帮忙,积攒了经验后一起养起了鲍鱼。现在他们一共养了3000多框鲍鱼,年收入也有几十万元。

养殖鲍鱼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高。林茂贵说:“养殖鲍鱼最怕遇见台风。”

2015年7-8月曾出现过一次台风,当时平潭最大风力能有13级左右,林茂贵在海上的渔排都被吹成了一团,100多框渔排有8成被破坏,一次就亏损了100多万元,这也是他们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在鲍鱼大户俞建泉的日记里也记录着,2013年8月21日台风“潭美”带来的大浪将鲍鱼育苗场的围墙吹倒,鱼苗和设备损失400万左右,随后10月6日台风“菲特”又遇上天文大潮,造成刚刚修复的围墙再次垮塌,又损失200多万……

除此之外,每年的赤潮也会对鲍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害。2012年,平潭发生严重赤潮,据统计,鲍鱼损失达6亿多元。

在与灾害性天气作斗争的过程中,渔民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办法。在台风来临前,渔民们会立即加固渔排,提前投放饲料。因为赤潮只能影响海下1米左右,在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赤潮爆发时,渔民们会把渔排下沉2到3米,避开赤潮的影响。

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对鲍鱼养殖可能造成的损害,平潭海洋渔业处和气象局也做足准备。

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海洋渔业处翁才茂介绍说,每年海洋渔业处和气象局都会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的宣传,组织各乡镇渔民进行培训。同时每年会修订风暴潮、台风和赤潮等灾害的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灾害信息的及时传送,海洋渔业厅从13年开始陆续收集了当地重点养殖户和船老大的电话,一旦有灾害发生直接群发短信通知。当险情发生时,渔业厅也会组织人员下到各个乡镇指导防范措施。

面对气象灾害的阻碍,平潭鲍鱼养殖业能否越做越强呢?我们将拭目以待。(考察团成员/网易福建 林伟辉)

查天气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文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继续阅读

更多>> 生活旅游

  • 夏日炎炎 防晒要趁早
  • 夏季饮食宜清淡 就是要吃素吗?
  • 立夏养生 遵循四个原则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