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6日到11月4日太阳上爆发了一系列强烈耀斑,被称为“万圣节风暴”。根据美国宇航局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空间环境中心的记录。这场强烈太阳风暴级别达到了X28级,峰值可以冲到X45级,这是史上有记录以来最强大的太阳耀斑。天文学家在《自然》杂志中写道,这次强烈的太阳爆发极大地影响了范艾伦辐射带。范艾伦带是围绕地球的两个高密度粒子放射带之一,它通过捕获外界入侵粒子来保护地球不受电子轰击。范艾伦带内层距赤道3000-6000公里,外层距赤道20000-25000公里。在两层之间,粒子很少存在,也正是这点使得这一区域成为人造卫星运行的理想地带。

但在这次的“万圣节风暴”期间,外层范艾伦带受到太空风暴粒子流的挤压,使得它的中心距赤道只有10000公里,平时风平浪静的范艾伦中间地带充满了太阳放射物。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这并不会带来什么损害。居住在地球北端的人还会看到由于太阳释放出的粒子与地球大气碰撞形成的极为壮观的北极光。但是对于在地球轨道中运行的电子设备来说,这是个不可轻视的问题。一些人造卫星的电子线路遭受彻底的损坏。

这次风暴致使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重要科学研究卫星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日本“回声”卫星失控;Kodama卫星进入安全模式,直到11月7日才恢复正常工作;Chandra卫星以及SIRTF卫星观测中断;Polar卫星TIDE仪器自动重启,高压电源被损坏,24小时后才恢复正常;NASA的火星探测卫星Odyssey飞船上的MARIE观测设备被粒子辐射彻底毁坏,这是首次发现地球以外空间设施因空间灾害天气而报废。

除了全球卫星通讯受到干扰之外,全球定位系统也受到影响,定位精度出现了偏差,这也使得航班等需要即时通讯和定位交通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