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典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是所有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由于台风个头大能量大,因此台风气象灾害的防御也是最为复杂。一般来说,台风在海上生成,在移动中又往往会登陆,影响沿海乃至内陆地区。根据台风发展阶段和影响的地区不同,台风防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海上强风狂浪的防御

W020120816338448011897.jpg
2012年8月2日,在双台风“苏拉”和“达维”登陆前夕,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的渔民在码头加固渔船绳缆。

这个阶段主要需要加强防御的是海上航行的船只、作业渔船以及海洋石油作业平台等而言。因为台风(热带气旋)在海上的风力常常都是8-10级以上,甚至达到12级以上,而且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是旋转风,并伴有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大浪和狂狼,一般的船只是无法抵御的。

对于船只来说,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快速驶离。这个时候要特别关注“台风预警和预报”,尤其是台风中心位置、中心强度、移动速度、移动方向、风圈半径等等,因为这决定了船只如何撤离,驶向哪里。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台风移动速度慢的5-10公里/小时,快的25-30公里/小时,一般中小渔船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大船虽然可能有这个速度,但是台风一旦形成和加强,常常很快在周边形成直径数百公里大风圈。所以,一旦收到台风警报,作业船只要在第一时间急速驶离,回港避险。

第二阶段:台风登陆期间沿海海滨和陆地强风雨防御

W020120816338448021621.jpg
这是台风登陆点福鼎市秦屿镇后岐海堤掀起的巨浪(8月3日摄)。8月3日6时50分前后,台风“苏拉”在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

台风在登陆过程中,受地形影响,风雨会非常大,而且往往伴有风暴潮、风暴增水。这时的防御重点是:港内船只、港口设施、沿海城镇、乡村、近海养殖等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防御措施包括:港内船只固定,船上人员撤离;港口设施加固,较高的设备拆低,并尽量移入室内;沿海城镇、乡村人员减少外出(学校放假、提前下班、取消出行计划),向高处和安全坚固的建筑转移;加固牲畜棚圈、养殖箱网等;及时关闭电器设备、切断不必要电源;远离电线杆、广告牌、大树等危险物(经过浸泡,大树在强风中很容易倒伏)。

气象部门现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主要是针对上面两个阶段的海上和沿海陆地强风。譬如:

台风蓝色预警“24小时沿海或陆地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8级以上。”;

台风黄色预警“24小时沿海或陆地平均风力8级以上,或阵风10级以上。”;

台风橙色预警“12小时沿海或陆地平均风力10级以上,或阵风12级以上。”;

台风红色预警“6小时沿海或陆地平均风力12级以上,或阵风14级以上。”

第三阶段:台风减弱深入陆地,造成内陆强降雨,注意防御洪水、泥石流、滑坡、库塘溢坝等灾害

W020120816338448028476.jpg
8月4日,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小码头村干部群众在堤坝上巡查,开展自救。受“达维”影响,从8月3日凌晨开始,辽宁鞍山、营口、葫芦岛等地普降大到暴雨。记者在前往灾区的路上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开始展开自救工作,阻击洪水。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仍然携带着丰厚的暖湿空气。在其深入陆地后,与陆地上空相对冷的空气相互作用,在内陆常常造成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以及雷暴、局地龙卷风等强天气,极易引发山区洪水、泥石流、滑坡,城市乡村洪涝、积涝,以及中小河流库塘溢坝、垮坝等气象灾害和衍生灾害。

这一阶段,随着台风强度减弱停止编号,台风预警信号也常常会解除。这时就要特别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以及气象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影响区域内沟底、库塘下游、干枯河床边缘、城市乡村低洼地带居住和滞留的人员群众。

在收听收视到高级别预警如暴雨橙色、红色预警时,应尽量取消或更改当下行程,选择到安全的地方,或者避免外出活动,尤其避免到危险山区出游。

在城镇城市,强降雨会加剧早晚高峰时段的路面车辆拥堵,一旦在早晚高峰时期遭遇暴雨,车辆很难在冗长的堵车路段全身而退。这个时候司机如果发现有积水现象,切勿在拥堵路段继续等待,应果断选择弃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