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比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临场竞技状态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比赛时的气象要素风、气温、湿度等有着密切关系。

气象与田径比赛
田径比赛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大风对田径比赛影响很大,田径比赛场地上风速超过限制,所创造出的成绩将不被承认。田径比赛规则上明文规定:“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所创纪录不予承认。

在各类全国比赛及世界大赛中,多次出现过因超过风速致使所创成绩不能算作新纪录的遗憾。如1968年6月20日美国运动员齐姆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创造了9.8秒的世界最佳成绩,但由于比赛时的顺风风速为2.6米/秒,超过规定风速0.6米/秒,因而未被承认。

全能运动的单项成绩,凡风速超过每秒4米者,其全能运动纪录不予承认,如单项风速超过每秒4米者,该单项成绩仍应评分和计算名次,但不得将此成绩和总分作为正式成绩。

正因为气象对田径比赛成绩影响很大,组织者才做出了上述详细的规定,而且还要求在上报申请全国纪录时,必须提供竞赛场地、器材、气象要素等情况。像马拉松比赛也因考虑到每次比赛的气象条件及道路等情况不同,规定只记录获奖名次和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的具体数据。

气温

田径赛的最适温度是20-22℃,较高的气温对长跑有利一些,但不能过高,如1967年7月18日在日本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当时气温已超过30℃,比赛途中许多运动员病倒,其中1人死亡,8人进医院抢救。在小雨中进行马拉松比赛有利于创造好成绩,三级跳远,赛前如下雨,土壤湿润、松软,对运动员有利,不易伤脚。

湿度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在热代谢和水盐代谢方面。高温高湿时,大气中大量水汽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人体的散热过程。当气温低于7.5℃时,身体经辐射排出的热量可被水汽吸收,这时人体经辐射的散热比例将增加。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的关系就很大,因为从体表丧失的热量与大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关。空气湿度太大,运动员会感到烦脑郁闷;空气湿度太小,人又有干渴烦躁的感觉。

据研究,在下列温湿度条件下:气温40℃,相对湿度30%;气温38℃,相对湿度50%,气温30-31℃,相对湿度85%以上,运动员的调节机能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气温适中的前提下,50-60%的相对湿度对田径比赛最适宜。湿度比较低时,有利于跳跃运动员发挥水平;湿度偏大些,则有利于短跑运动员产生爆发力。湿度大不利于长跑运动员的排汗,会影响耐力。

总之,相对湿度偏大,对田径运动员创优异成绩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