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

今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60周年纪念日。

19世纪中,由于航海的需要,一些欧洲的气象学家就想利用已经发明的无线电报来传递气象资料,以便制作天气图,并据此来进行天气预报。为此,1873年一批欧洲气象学家发起组织了国际气象组织(International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简称IMO。之后,他们开展了一些传递气象情报的试验,制作成了欧洲的天气图,还进行了一些学术交流。但不久他们就发现,他们的活动得不到各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响应和支持,有诸多不便。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组织停止了活动,二战之后他们决心把这个民间国际组织转换成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经他们发起,1947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世界各国气象局长会议。45个国家的气象局长与会,包括中国当时的中央气象局局长吕炯。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实际就是世界气象组织的章程,交各国政府批准,并规定待批准国达到30个后,该公约生效。同时,成立“世界气象组织”。按此规定,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1951年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气象大会,宣布“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成立。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3月23日,即世界气象组织成立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诞生。

世界气象组织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国际机构种类繁多,有民间国际组织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等。世界气象组织初成立时只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到1952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签署协议,才正式成为联合国下的专门机构(SpecializedAgency),到目前为止,联合国共有16个专门机构。1995年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其性质与专门机构相近,但迄今还未正式定位为专门机构。专门机构就是联合国下专门处理专业问题的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正是因为有这些专门机构制定了专业领域的共同标准、规范、规则,才使国际间能方便、顺利地在这些专业领域进行交往。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不同于联合国的其他机构,专门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章程(公约);比如世界气象组织,经费靠本组织会员的会费,而不是联合国总部的拨款;主要官员是由世界气象大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联合国任命;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自主决议,报联合国备案,而无需报联合国批准,但决议的精神不得违背联合国宪章。而联合国的直属机构如联合国环境署、开发署等就没有独立的人权、财权,它们主要是执行和贯彻联合国的相关决议。

世界气象组织都做些什么

世界气象组织不是世界气象局,它不对各国气象部门进行领导,也不能干涉各国的主权。它每4年召开一次由会员国参加的世界气象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执行理事会。重大问题,包括计划和预算都由上述会议做出决议。秘书处按照通过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日常工作。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共有二三百人,包括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官员和职员。秘书长主持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秘书处本身不做气象观测,不做天气预报,不搞具体的气候分析和预测,总之,不从事具体的气象、水文方面的业务和服务工作,也不从事专门课题的研究。它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促进各会员国的气象、水文业务的发展和相互交流:

制定各种专业标准、规范、规程、电码等等。如,气象站区站号的分配、划分;观测时间、时次的确定;气象要素的单位;云状的标准和划分;填图符号和模式;气象电码的制定和修改;各种天气图和预报图的绘制标准等。上述标准、规范、电码,实际是一种国际专业语言,有了它就可以看懂国外发出的观测报告、气象资料、天气图、预报图。这对国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策划和制订一些国际间的气象和水文业务计划。如: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世界气候计划,大气研究和环境计划,水文和水资源计划,教育培训计划,技术合作计划等。这些计划的目的就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取长补短。

协调和指导。对一些重要的专业问题和新技术问题,包括参与上述大的业务计划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指导,主要是靠组织一些专业和专家会议来进行。

技术援助。世界气象组织的经费中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和费用,但组织了一个自愿援助计划,由较富裕的国家在会费之外,自愿提供一些经费、设备或专业培训来援助发展中国家。另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提供少量的援助,由世界气象组织来执行。

世界气象组织就是通过以上工作来促进气象、水文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各会员国在该领域的发展。

我国与世界气象组织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合法席位曾被台湾当局占据,直到1972年世界气象组织才通过决议,恢复我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地位。我国气象部门于1973年正式参加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

由于我国是个大国,有广大的气象台站网,而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从开始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就受到重视和欢迎。从一开始我国就被选为该组织领导集团——执行理事会的成员,直到现在。邹竞蒙局长曾经先后担任该组织的副主席和主席,这是我们国家和气象部门的荣耀。

我国积极参与了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业务计划,特别是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WWW)。我国的国家气象中心也是WWW计划中的“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我国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也承担了WWW计划中全球气象通信网中的“亚洲区域通信枢纽”的职责。

我国参与了该组织的“自愿援助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气象部门捐助了多批气象仪器装备;多次派遣专家协助、指导工作;在南京气象学院办了培训中心,为他们培训气象干部和技术人员;资助他们到中国参观、访问、学习。

我国还向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推荐了一些官员和职员。我是第一个进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任职的中国籍官员(1979-1983),在我之后又陆续有中国人在秘书处任职,人数增多,职务也更高,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现在是秘书处副秘书长。

世界气象组织就是气象、水文行业的一个国际大舞台,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打破了我国气象部门长期的封闭,实现了对外开放。这使我们有了一个与各国广泛交往的平台。通过与各国的交往,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外气象业务实际发展的状况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发展。

通过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业务计划,使我们在日常气象业务,如观测、资料、通信、各种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都能与国际接轨,进行实时地交流,这对我国和其他会员国的日常气象业务、服务都是很有利和必要的。

我国参加了世界气象组织的自愿援助计划,为发展中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培训,这既做了贡献,也交了朋友,还有助于我国国际声誉的提升。

值此世界气象组织成立60年大庆之际,我们谨祝愿世界气象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能为促进各会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会员国的气象、水文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文/骆继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