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铁砂、一块小磁铁、一张绘制在木板上的中国地图”,面对这样三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简单物品,你能用它们去做什么?今天的你也许会对这样一个奇怪问题感到不可理喻,然而你能相信吗,一个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气象迷却可以用它模拟现代气象云图:把磁铁放在木板下面,用它去吸引在木板地图上面的铁砂移动,从而逼真的模仿并预测台风登陆或寒潮入侵的路径和影响区域。惟妙惟肖的“云图”让他如痴如醉,即使是“云图”上有些刺眼的黑色铁砂“云”,也并不妨碍他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去建设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气象台”,并向他的同学朋友随时发布来自于这个“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这是一份只属于那个年代的气象迷质朴却甜蜜的热爱;这是一个可以把好奇探索发挥到极致的美好回忆。

他并不是“孤单”的气象爱好者,在中国有着上百万跟他一样虔诚痴迷的气象迷们在勤奋追梦:当普通人只在抱怨风太大吹迷了眼睛时,他们却在狂风中用简陋的风速表测量着风速,这一切的付出不为了别的,只因为他们也许前世就与天空结下过不解的姻缘……

畅想气象新生活,对于每个气象迷来说,宁愿能用自己的辛苦付出去参与一次影响大众的天气预报,也会比一生只能在“追风论坛”上去讨论台风中心气压这些问题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他们最向往的气象生活会是这样的情景:

早上醒来,放置在自家房顶或汽车上的温湿传感器会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他们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上,这些数据会通过移动定位技术随时随地与附近气象迷们交换分享。简陋的铁砂模拟的云图早已被三维全息云图投影仪所代替,他们可以结合这种先进的气象云图去与其他气象迷们一起虚拟的开次天气会商。然后把自己的分析结果发送给专业气象台的预报部门去做参考。

中午,一场夹杂着冰雹的暴雨即将如期而至,当气象台准备向公众发出气象预警信号时,他们却驾着自己的改装车奔波在城市的道路上,通过这些汽车上特制的Telematics系统(汽车通信系统),他们可以更精确的测得冰雹这种小尺度天气现象的影响区域。而所有这些即时的测量数据,可以通过气象局与气象迷们所建立的特别绿色信息通道被存储或引用,从而为向公众提供更精确的气象预报带来价值。

下班了,在专业网络气象频道上,一个运用WIKI的力量,由成千上万名气象爱好者所共同组建的气象播客正在密集发布他们身边的目前天气情况,透过随时编辑更新的播报信息,大众可以感受到一个更清晰明了的天气过程。

晚上,气象台的专业预报员播报完天气预报后,在片尾快速滚动播放对本次预报也有贡献的气象迷名字时,他们总能会心一笑,因为正是这份热爱成为了他们永恒的追求。

每个气象爱好者在未来的气象生活中都会是一个时刻更新的“移动气象站”,他们不仅时刻记录并分享他们所在位置的天气情况,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析预测当前及未来的天气现象。在小尺度范围内,他们的积极参与能使更精确的气象服务成为可能,而在大尺度范围内,由于测量样本数的极大增多,又为长期性的宏观气象服务奠定基础。

在协助气象台做出天气预报之余,他们也会用特制的3D摄像及投影设备去记录并重现每次雷霆风暴,在让普通人去躲避风雨之时,他们却能以这种全新方式去崇拜并体验到这种大自然的神奇威力,感叹每一次风云际汇的震撼洗礼!

与目前大红大紫的“物联网”概念所不同的是,这种气象迷们用发自内心的热爱,并通过大量高科技设备所建立的可共享互通的新网络,更是一种“心”的联网。他们会在所有公众看不见的“云端”连结在一起,去兑现今生与天空结缘的执着梦想。

写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我,那个制作铁砂云图模拟气象云图的他究竟是谁?我只想说,这个他就是上百万中国气象爱好者中的一员,因为我相信,同样的梦想会让我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这锲而不舍的追梦历程也正是我们畅想未来气象生活的幸福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