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成功发射了四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号)和三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经历了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试验卫星到业务卫星的发展过程。

  目前,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入业务化,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风云一号D星(2002年发射)和风云二号C星(2004年发射)。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气象组织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重要成员。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作的较大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米,宽2米,高2.215米,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到2005年的工作依然正常,这颗星已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到2005年为止唯一一颗为世界所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2007年1月,该卫星被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开拓者二型反卫星导弹摧毁。

  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二号: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风云二号A卫星主体呈圆柱体,直径2.1米、高1.606米。发射时质量为1369公斤。卫星于1997年6月17日定位于东经105度的地球同步轨道,自旋稳定,设计寿命3年。1997年6月21日获取第一张可见光云图,1997年7月13日获取第一张水汽、红外云图。

  风云二号B卫星于2000年6月25日由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风云二号C卫星于2004年10月19日由长征三号A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除了可以进行天气预报外,还能对气候进行监测预估、探测陆地和海洋、观测草原及森林火险、测风、观测大雾和沙尘暴等。

  风云二号D卫星于2006年12月8日由长征三号B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风云二号E卫星(06星)于2008年12月23日8时54分,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在轨测试圆满完成,同时将进入在轨备份模式,并将根据需要接替已超期“服役”的风云二号C星。同年12月23日,风云二号E星投入业务运作。

风云三号: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风云三号A星(FY-3)于2008年5月27日由长征四号B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并于2008年5月29日获取第一轨可见光图像,其上装在有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3]。目前风云三号已被纳入了国际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