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进入7月以来,欧洲大陆及亚洲多国持续遭高温侵袭,7月24日莫斯科气温达到37℃,创下该市128年以来历史同日最高气温,也打破了历史同月最高气温。国际粮农组织指出,俄罗斯正遭受13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有900公顷农地绝收。

与此同时,美国东海岸正遭酷热考验,24日当天,首都华盛顿气温逼近40℃;而中部地区暴雨连场、险情不断。

世界各地多城市出现罕见高温,葡萄牙的里斯本7月5日为39℃,德国的波茨坦11日观测到38℃的高温天气。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最高气温18日更是创下自1881年来的新高,达到了35.3℃。

日本气象厅则宣布,日本近日进入了日气温35℃以上的“猛暑日”——这是自2007年开始使用的气象新名词,特指地球温室化给都市带来的高温效应。“猛暑日”在逐年增加,从1999年到2008年有400天,是30年前的4倍。2010年,“猛暑日”的煎熬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中国在南方遭受连日暴雨袭击的同时,有多个省区市遭高温炙烤,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2℃以上;7月以来,北京已有10天出现超35℃高温,超过常年北京整个夏季平均高温日数总和,成为10年来高温天数最多的一个7月。

在北半球各国先后遭遇“集体高温”之际,在人们印象里很少与“严寒”挂钩的南半球国家,却纷纷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极端寒冷天气。秘鲁亚马逊流域遭遇过去3年来最冷冬季,多年罕见的寒冬使南美洲多个国家电力紧张、天然气供应短缺。截止到7月22日,寒流天气已导致至少175人死亡,数以千计的牲畜被冻死。气象部门预测,这种低温天气仍将持续数日。

一系列疑问由是产生:为什么南北半球会同时出现极端天气?地球到底怎么了?中国为什么会相继出现暴雨、高温天气,以至于“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未来的抗灾减灾形势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