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北京别处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建筑师 东梅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院副院长 李迪华

北京市政府参事 王维平

北京民间“水专家”王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蒋高明

北京 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主任 李皓

连续多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再次感受了“热岛效应”的威力。如何才能让城市生活既方便又舒适又凉爽?有没有办法,给让作为“热岛”的城市自我“降降温”?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部分城市规划专家和环保专家,与本报记者、编辑就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话,对凉爽城市作出畅想。

硬化路面、屋顶越多,城市越是热不可耐

编辑:今天,北京部分地表温度达到70摄氏度,站在街上,脚底都能感觉到路面的灼热,户外的井盖已经可以煎熟鸡蛋……

东梅:人们的直观感受没有错。目前,我们的城市硬化道路过多,快速吸热、快速放热的材料用得过多,是城市形成“热岛效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石头、水泥、沥青……吸热非常快,放热也非常快,酷暑阳光积聚的热量会持续地保持在地面以上几米,正好是人活动的高度。可以说,人工材料用得越多,硬化路面、屋顶做得越多,城市越是热不可耐。

记者:有一个说法是——城市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也就是说,城市变热是必然的趋势。住在城市,就必须忍受夏天的酷热?

李迪华:确实如此,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内的温度一般要比郊区高出3℃以上。因此,要想住在城市,就要做好夏天忍受高温的准备。当然,如果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得好,可以减缓高温酷热带来的困扰。

东梅:有一些办法,可以减缓城市热量过度攀升的问题——假如我们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利用绿化对硬质路面及广场的遮蔽,注意对硬质屋面的综合利用,就能一定程度降低热岛效应。只有城市尽量恢复自然状态,比如水面、土壤、天然植被,才可能凉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