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年:气候变化时代的生活导航员

与28年“坚守”短期预报科的杨贵名不同,邵俊年在气象部门的工作更具“流动性”。1986年,刚满20岁的他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来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之后先后供职于了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科技发展处、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减灾服务处、中国气象学会、华风影视集团等多个单位,最终安家落户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室主任。

未来气象:无所不包、无微不至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室主任 邵俊年(摄影:张蕾)

邵俊年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内容非常有认同感。或许是由于科普工作本身有关注普通受众的特点,邵俊年对于“未来气象”的畅想也更加社会化。他认为,气象服务不应该持续走大众化的发展路线,未来的气象事业应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要更好地配合社会的各种热点需求。

他举了低碳的例子,“比如说现在,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大量的企业和个人已经开始围绕低碳工作和生活了,我们应该研究怎么更好的配合这种需求。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哪些东西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哪些更加节能更加环保,这就是低碳经济。低碳概念火热,企业想利用低碳概念赚钱,个人也想为低碳做些贡献。我们的服务产品就应该结合低碳需求,不管是服务个人生活,还是服务社会经济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服务跟百姓生活、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预报天气。”

在邵俊年的概念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于常规、大众化的天气预报了,而是应该围绕气候变化之后的天气状况,给百姓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气象建议。气象服务,应该是气候变化时代的生活导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