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名: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自动站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办公方式得到极大发展,气象事业也开始进入使用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的时代。1982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并进入中央气象台的杨贵名正是最早使用这种系统的一批预报员之一。

在中央气象台成立六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杨贵名写道:我是在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背景下和郭沫若“既要异想天开,又要实事求是,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的感召下,憧憬着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对未来(200年)的预测,……,满怀急切一睹陶诗言、谢义炳、叶笃正、曾庆存、巢纪平、陈联寿等这些气象界顶级科学家风采的心情来到中央气象台的。

自那以后,他就扎根在中央气象台短期预报科,一呆就是28年。28年的积累让他成为了中央气象台短期预报经验最为丰富的预报员之一,并让他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端午期间南方将有降水 气温适宜出行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杨贵名(关禺 摄)

在天气预报业务中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杨贵名对“未来气象”有怎样的畅想?“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以后是不是可以有一种像手表一样的小仪器,可以让人随时带在身边,而这个仪器可以得到所在地的基本气象信息,并发回气象部门。每个人都可以充当一个自动气象站,而我们就相当于有了庞大的气象观测资料库。这样就可以弥补台站不足的现状,可以给预报员更多可以参考的实况数据,一定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气象预报建立在气象观测的基础上,拥有密集的数据就是财富。年过半百的杨贵名在说起这个想法时候,流露出一种孩子样的期待。不过他也提出,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存储水平,都还不能完全满足气象计算的需要,气象数据库里的资料也无法百分百利用。“期待科技大发展吧,那时候气象事业必然也会随之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