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照片!!!
5月7日“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摄影:张蕾)

中国天气网讯 在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7日“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该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包括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以及民政、气象、水利、地震等相关单位的共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10名成员在孙健主任的带领下,共同参与了此次盛会。

下周三(5月12日)将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近年,我国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特别是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和前不久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等突发灾害,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气候变化异常、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加强灾害防御的必要性、迫切性日益提升。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和热点问题,开展综合防灾减灾领域的经验与学术交流,展示综合防灾减灾领域最新效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理念,为防灾减灾管理者、专家学者提供共商综合防灾减灾的高层对话平台。

会议现场照片!!!
秦大河院士发言(摄影:张蕾)

会议现场照片!!!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等人参会(摄影:张蕾)

在会议初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宣读了回良玉副总理对论坛开幕的贺信,并做了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报告。秦大河院士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粮食、水资源、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而且还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灾害,我们应该科学应对,有三点最为重要: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内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法制体制机制;三,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邹铭、史培军、郑功成等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也从重大灾害评估、灾后社会动员与保障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会议现场照片!!!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在分论坛发言(摄影:张蕾)

当天下午,论坛分为4个分会场,从4个层面展开讨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在“巨灾综合风险防范与应急体系建设”专题论坛上做了专门发言,题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服务回顾与反思》。发言中,孙健首先回顾和分析了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的气象服务情况,介绍了此次气象灾害的频度评估方法和预报过程以及预警发布情况,继而反思了气象服务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方面。孙健指出,针对此次灾害性天气,气象台的预报是准确的,但由于气象监测网络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气象预警产品针对性不强、精细化程度不够,今后气象公共服务会加强应急机制、提高应变能力,要更多地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气象灾害服务体系,提高其销售服务系统的整体效力,这对于防御重大气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午的分论坛气氛更为热烈、活跃,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等都围绕主要发言人的论题展开了提问与讨论。如何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与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联合、完善重大灾害保险机制等成为本次论题的极大热点话题。本论坛于当天傍晚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