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频现。新疆寒潮强势突袭,连续暴雪60年罕见,交通阻断,人员被困;七彩云南遭遇百年大旱,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

极端天气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忘我地坚守阵地,支撑起庞大而又珍贵的气象数据资源,为全国天气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挂念。谨以此文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气象人致敬!

----冰山上的来客-----

地处天山腹地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以著名的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为世人所知,人们关注这个地方,只因七八月份草原旅游的黄金时节。其余时间这里几乎被世人所遗忘。国家一类艰苦台站--巴音布鲁克气象站就静静地矗立在距天鹅湖50公里的地方。

但凡新疆有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南下,都会给这儿带来风雪或风雨天气。正如九曲十八弯一样,这里的风雪天也缠绵不断,似乎看不到尽头。

【深度报道】北雪南旱中的坚守
2009年9月巴音布鲁克初雪,天地一片苍茫。 来源:巴音布鲁克气象站

九月飞雪

去年8月6日,刚从中山大学应用气象专业毕业的努加拎着一个皮箱,被站长袁先雷领到了巴音布鲁克气象站。这个艰苦高山台站很少有人愿意上来,当得知分到一个大学生时,袁先雷按捺不住激动,亲自开了12小时的车,到380公里外的库尔勒市去迎接。

没有欢迎会,几位同事都在忙着。努加没想到山上有这么冷,皮箱里除了一件外套、一件毛衣和一条保暖裤,剩下的全是夏装。没多会儿,几件衣服就都裹在了身上。同事们跟她说,"这里夏天衣服根本穿不上,短袖、裙子什么的想都别想。"此时,山上的草已开始发黄。努加赶紧打电话让家里把厚衣服都寄来。

在站里年头最长的刘亚红,刚来时也像努加这般大,嫁人、生子,在这一呆就是18年。她仿佛看见了自己。像当年师傅教自己一样,刘亚红耐心地向努加传授观云识雨、传输数据的技能。

年轻的努加对山上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她对刘亚红的工作方式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接班前总是要去观测场巡视?为什么下班后总把铅笔削的尖尖的?

她一次问站长"站里能不能收到会商视频,看到卫星云图?"袁先雷回答,山上条件差,没有光纤,开展不了,但气象站是天山山区的一个代表站,这里的数据对新疆和下游几个省份的天气预报很重要。"站长说我们站很重要,可我没感受到它有多重要,我们只是测报、传输数据,没有用这些数据做任何的工作。"

短暂的秋天在忙碌中度过了。终于,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在9月6日缓缓地飘落,仿佛老天赐给努加在山上的"满月礼物"。一早醒来,她推开窗户,惊喜地发现一夜之间山上到处都是白皑皑的一片。从没见过这么早就下雪的努加赶紧穿上衣服,跑出去转了一圈。看着努加的兴奋劲,刘亚红笑眯眯地给她泼了一盆"冷水","这样兴奋要半年呢,以后有得你看的。六月还飞雪呢!"

独守孤寂

在山上呆了2个月后,努加第一次换班回家,山下刚披上秋日的盛装,层林浸染,美的让人窒息,回望山上却是一片冰天雪地。临行前,站长叮嘱她别忘了检查身体,努加心里嘀咕着"上班前不才体检过么?"一周后,她带着新买的羽绒衣从伊犁返回了山上。这次回来,努加总感觉怪怪的,跟家里比这儿似乎缺了点啥,"天哪,居然连棵树都没有。跟我们伊犁比这哪儿美啊。"努加说,后来一问才知道当地是永久冻土,树根本就扎不下根,蔬菜也只能在七八月份种点小白菜、芹菜,所以山上的菜价总比山下贵上一倍。

巴音布鲁克的冬季是彻骨的冷,一年中-20℃以下的天数居然长达4个月,山上终年积雪。风雪不断,山峦都成苍茫。看不到天,也看不到人。随时随地回头望,都只能看见近处的寥寥足印。远处大雪茫茫,把一切都已掩盖不见。天气果然应了刘亚红的话,"真的是有的看,一周至少下两次雪。"看着这么频繁的降雪,努加的兴奋劲蔫了。

11月,努加开始独立值班。"白班、小夜、大夜,4个人转转转"的枯燥生活就此拉开大幕。头一天还是值班的时间,第二天就得强制自己睡觉。站长和刘亚红都养成了不论几点起床都不用闹钟的习惯,而努加功力还远远不够。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观测发报的工作,很快使她出现不适,尤其是值大夜之前,经常睡不着。"严重到半夜会哭,又不敢告诉爸妈,只能给姐姐打电话。"数羊,吃药,按穴位,睡前喝牛奶,努加尝试了各种办法,"开始的时候试着数羊,结果越数越清醒,后来我就一直数一个数字,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最可怕的还是孤独。"上班只有一个人,其他人都在睡觉。"努加说话的语调变得压抑。"一天经常见不着一个人,说不上几句话。"即便是附近的镇上,在中午12点前连扫街的人都没有。山上的大部分人都搬到下面去过冬了,来年5月他们才会再次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