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高温愈演愈烈,多地高温历史记录几乎日日在刷新,昨天(6日)还出现入伏(7月13日)以来最大范围、最强高温天气,今天已是“立秋”节气,但高温之势将更甚昨天。

是什么让高温自7月来在南方一路“嚣张”?我国7、8月份“北涝南旱”是否将成为常态?全球气候变化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胡永云、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带我们直击天气,解读“高温缘何如此肆虐”。

科学家聊“天”:全球变暖助推我国北涝南旱格局
活动现场,主持人宋英杰正在向专家提问。(赵嫣嫣 摄)

南方高温燎原 “火”势依旧难灭

今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并呈现高温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暑热燎原之际,中央气象台各类高温预警也是频频发布,截至今天,中央气象台高温预警已经持续发布17天,其中高温橙色预警持续发布14天。“连续近半个月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这还是历史首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

据他介绍,今年7月以来,贵州至江南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甚至偏少一倍;少雨的同时,高温持续,7月1日以来,江南多地高温日数超过20天,省会城市中,长沙高温日数已达47天,连续高温日数已达38天,创下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日数。

昨天,我国更是迎来今年入伏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8月5日至8月6日实况数据对比显示,超过40℃的站点数量由5日的12个迅速增加到47个,区域站由500多个扩增到1030个。

“往年7、8月份我国主雨带就会移到华北、东北一带,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高温时段,但今年有所不同,”马学款解释,“雨带提前北抬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受暖高压控制,加上今年低纬度地区的台风势力不强,路径偏西偏南,没法影响到高温区域,这都为范围广、势力强、时间长的高温天气提供了条件。”

今天高温之势将再掀一个新高潮,高温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强度继续增强,上演今年以来最强高温酷热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东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和中部、江西北部、福建中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部分最高气温可达40~41℃,局地42℃。

“目前来看,在8月13日之前,尤其是7、8、9日这三天,高温都还将持续,其中今天午后为最强时段。”马学款说,“13日之后高温强度和范围都有所减弱,但并不会结束,黄淮、江南还将持续。”

科学家聊“天”:全球变暖助推我国北涝南旱格局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解答现场记者提问。(赵嫣嫣 摄)

北涝南旱或成未来趋势 全球变暖系幕后推手

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与此同时,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至东北一带则出现频繁强降雨,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

“今年我国总体平均降水量并不少,较常年相比还偏多,但分布严重不均,呈现南少北多的格局。”李维京表示,北涝南旱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位置偏北偏西。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为副高强度“造势”;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显著,去年秋季以来北极海冰面积达到近十年来最低点,海洋吸取热量多,到了夏季两者成为强大热源,也利于增强副高势力。此外,全球变暖也是助推副高变强的重要因素。

“全球变暖影响下,整个北半球副高位置都逐渐向北扩张,副高北抬,雨带也随之变化。所以今年欧洲、北美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高温,本该很热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涝。”李维京说,“而我国则出现了北涝南旱的情况。”

胡永云也表示,我国北涝南旱的天气格局比较符合近年来全球变暖形势。“不是说今年气温热,就意味着全球变暖了,它考察的是多年的变化趋势,但是,今年情况与全球变暖气候模式是比较相近的。”

随着全球变暖,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发生。李维京认为,我国北涝南旱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我国雨带变化有明显的年代特征,50到70年代,主要雨带在北方,就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到80到90年代,在长江流域及以南,而2003年开始雨带逐渐北移,到近几年来看,这种移动趋势很明显。因此北涝南旱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文/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