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大型科学考察活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一行来到汨罗市,参观了汨罗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这里是全国知名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示范基地,其中的废铜回收再加工、废弃汽车的分解处理再利用等生产过程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项目节约了大量资源、降低了碳排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除了这些非常直观、成效明显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外,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等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做着贡献。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汨罗湖国家湿地公园,见证青山绿水、美丽汨罗。

绵延数十里的绿色平原,青草簇簇,点缀着紫色、黄色的野花,如若不是不远处几头悠闲吃草的水牛和几只翩然而至的水鸟,会使游客误以为来到盛夏时节的北方草原。

这里是位于汨罗市西北角的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玉笥山区域。由于目前还没有进入丰水期,这一大片区域大部以草场的形态呈现,只有面积不等的水泊散布其间,供一些水禽觅食休息。

记者手记:汨罗人上下求索 建设美丽汨罗
在汨罗江湿地公园内,水鸟悠闲地觅食。(摄影:关禺)

2009年,汨罗市启动了“保护汨罗江、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沿河湿地、林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也成为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整个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2954.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2814公顷,水草丰美、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洞庭湖重要的生态屏障。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生存家园。

玉笥山湿地区域的主要作用蓄洪调洪,保护附近的农田免遭水淹。农田和湿地之间筑有宽阔坚固的大坝,可允许3辆车并排行驶。每年的5至9月份,是洞庭湖流域的丰水期,如果湖区水位高涨,溢出的洪水会漫入湿地。面积广大的湿地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吸纳了大量洪水,保障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起汨罗江,就无法绕开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两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汨罗江边纵身一跃,以身殉国、以死明志。距这片湿地不远处,就是位于玉笥山顶的屈子祠。最初屈子祠不在山上,是清朝年间受洪水影响,才不得不搬至位置更高的位置。

记者手记:汨罗人上下求索 建设美丽汨罗
屈子祠外景。(摄影:关禺)

屈原被流放到了湘南后经常在汨罗江一带徘徊,吟诗作赋,写出大量传世名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诗句。至今,湖南人都以屈原为骄傲,性格也深受其影响。

当我们行走在汨罗湿地边上,也涌起了惆怅的思绪。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带来的经济损失逐年增长。如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气象工作者特别关心、经常思考的问题。不论是今天的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还是白鹭纷飞的汨罗江湿地,在建设美丽汨罗、应对气候变化这条漫漫长路之上,汨罗人知难而进、积极求索。我们行走在这里,寻找着,求证着,见证着……(记者:张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