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4.jpg
“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天气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气象站的发展,结合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学会于今天(3月22日)下午在具有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举办“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此项活动的主题为“监视天气、了解天气”。时间为期一年,覆盖全国各地。

气象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气象科技教育受到国内外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各地校园气象站蓬勃发展。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十分重视校园气象站的建设,目前全国已有28所学校的校园气象站列入“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北京的校园气象科技教育一直开展得比较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启动仪式之后,先期活动的7个“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在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省气象局、气象学会的协助下,分别进入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赵王城学校、上海市普陀区恒德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浙江省温州市丽岙第二小学、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心小学、湖南省浏阳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开展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为校园气象站授牌;向学校赠送气象科普书籍等资料;举办科普讲座;气象观测员在校园气象站辅导小气象员观测并讲解有关气象知识;观摩辅导老师讲授气象课;小分队与老师和小气象员交流、召开座谈会、参观校园气象站等。其它省区市气象局、气象学会也将陆续开展这项活动。

777.jpg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本次活动既是201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天的启动仪式为“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启动仪式结束后,全国各地将陆续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广大同学通过参加活动,将进一步了解监视天气的意义,掌握观测气象要素的正确方法,并认识到大气层面临的危机和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而促使同学们树立保护大气层、减少空气污染人人有责的观念。

333.jpg
北京市气象局姚学详局长向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授牌。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历史悠久。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成立。同年,青岛的浮山所小学等7所小学开始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气象科学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自上世纪30年代起积极倡导气象站进入校园,并率先在他任教的东南大学校园中创建了校园气象站。新中国成立后,校园气象站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中建立,为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校园气象站再度兴起。目前,全国共建有1000多所校园气象站。其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占80%以上。全国通过校园气象站接触到气象知识的青少年约有66万余人。

2010年3月,曾经是中学气象哨哨长的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的校园气象站题词,勉励学生“观云测天,探索大气奥秘;刻苦学习,培养自身本领”。对全国校园气象站的师生给予极大的鼓励。气象观测是一项严肃的科学任务,必须每天严格遵守“准确及时,宁缺勿造,宁错勿涂”的12字原则,坚持记录实况观测数据。多年的实践表明,校园气象站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气象科学的良好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加气象站的活动,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气象观测和科技活动中拓宽了科学视野,延伸和补充了课本知识,使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学生不仅增长了气象科技知识,培养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本领,同时还练就了用气象知识服务农业的本领。

近年来在全球气侯变暖的背景下,气象防灾减灾的形势愈加严峻,从青少年开始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迫在眉睫。在全国推广建设“校园气象站”,将天气、气候、观测、低碳、环保等一系列气象科普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环保的观念,共同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校园气象站以更新的内涵和更高的高度。我们相信,“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刘珺 图:黄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