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

出台背景:突发性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需求日益迫切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局地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的趋势,且具有难预难防的特点,造成的灾害损失很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像去年4月,广东佛山和肇庆由于雷雨大风造成建筑倒塌,导致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公众高度关注。

矫梅燕认为,公众及媒体对此事件的反应集中在两点,一是预警信息是否及时发出来了?二是预警信息是否及时地传递到了受影响的人群?她说:“通过这个事我们也感受得到,及时的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基础,但即使预警信息发了,如果老百姓没有及时收到,同样起不到作用。”

即使预警信息发布并得到了良好的传递,能否在收到信息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决定了防灾减灾的效果。矫梅燕表示,这需要气象部门从公众角度出发,将气象防灾减灾的责任不仅局限在做好监测预警,而是更多地从防灾减灾效益出发进行气象服务工作,“社会公众对于日常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防灾意识的培养等综合因素,也决定了防灾减灾的效果。”她说。

正是出于防灾减灾需求的考虑,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