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记者:我们也知道,近期包括北京以及成都、南京这些大中城市接连遭遇了暴雨天气的侵袭,这种频繁的极端天气,对于气象部门的预报预测来说会带来那些方面的挑战,对于这种环境的影响方面,气象部门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郑国光: 6月23日,北京出现了局地大暴雨天气,最近南京也出现了大暴雨天气,其实这些年来,包括中国乃至全世界一些大的城市,都遭受了一些大暴雨的袭击,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也表明现代城市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脆弱性在增加。这种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局地性强,而且影响也很大,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准确的、定量、定时、定点地作出准确的预报。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做到这样精细化准确的预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比如昨天晚上,北京有一个地方下了123毫米的雨,但是在城区里面感觉不到,就是一个气象台站的数据,突出反映了它的局地性很强,而且强度很大,把握这样的预报,对于气象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我们要预报的就是某一个地区可能会出现局地的暴雨,所以你们经常听到气象台预报的是“局地有暴雨”或者“大暴雨”,对它具体落区在什么地方,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确实是非常难的。

这样的灾害,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提出了挑战,这些突发性的、局地性的灾害,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手段,比如说卫星、雷达可以监测到,但是给的发布预警信息的时间非常短。比如这样的暴雨,我们可能提前半小时、一小时预警出来,但这些预警信息怎么及时地发布到老百姓手中,给我们的预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就是刚刚出台的《意见》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气象灾害要提高监测预报能力、要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布能力,这样在第一时间能够更广覆盖面地把这些灾害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能够让老百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防灾避险。第三个挑战,对气象部门来说,不仅是报哪个地方有雨,可能要和城市的治涝、排涝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意见》里面提出来的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动,这样使得气象灾害的防御更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