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弟”:追击对流云等雨淋

事实上,更多气象爱好者的水平还达不到做预报的能力。记者在台风论坛看到,与处在“金字塔尖”的陈文辉、李根不同,还有一群气象爱好者正身体力行地去观测、捕捉重要天气。在别人都躲着雨走的时候,他们却与云赛跑,等着被雨淋。

“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
北京气象爱好者王佳星

“有人说我神经病,我说你不懂气象不要瞎说。”说这番话时,北京交通学校城市轨道专业三年级学生、19岁的王佳星刚刚成功完成一次对强对流天气的追击。

4月23日,京津地区出现今年首次对流云,这让北京的气象爱好者们着实兴奋,北京气象爱好者QQ群里的讨论迅速变成一场实地追击。

中国天气网中的雷达回波图显示顺义北部的对流云团在加强,这是一块从张家口生成翻过燕山山脉进京的云团。王佳星从位于顺义的家里骑上摩托车飞驰而去,他决定在下游对云团进行正面“阻截”。行至减河时,他远远便看到西边的丝缕状的雨幡在随云飘荡,他决定停下来,在河边等雨。

“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
王佳星用手机拍下积雨云发展过程:乌云压境,云团在剧烈翻滚,外围的“细胞”慢慢显现出来

被王佳星称之为“张家口的‘残羹剩饭’”的云团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云团在剧烈翻滚中慢慢靠近,云底越来越低,天空愈加昏暗,低云中又激发出球状的黑云。云越来越近,他突然感到一丝害怕,“怕突然间打雷”。大雨不一会哗哗落地,外围还传来几声闷雷。短短十余分钟,积雨云便减弱南下,外围的“细胞”慢慢显现出来……被雨淋湿的王佳星第一感觉是“非常有成就感”,像个突击手一样扎入敌军内部。

“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
从朝阳区观测,黑压压的降雨云覆盖了天际,云团外围仍在不断向外翻卷扩展(网友晴空万里摄)

这次追击的经历也让大家眼中的小孩瞬间“伟大”了起来。在王佳星身处对流中心时,群里的数十位网友都在关注云团的发展,网友还从门头沟、朝阳、海淀对云团进行“长枪短炮”合围,实时播报着赏云大会的进展,“拉近点观察,很有‘弹性’的样子,像极了cream的肥皂泡。”“出现了一道雨幡,云层向外翻卷的速度非常快。”“虽然雷达图中只有一小块,但实测起来仍是非常壮观!大有扑面而来之势。”

“气象弟”:骑着摩托追云踪 气象爱好者群体揭秘
4月23日下午六点多仍然在东部徘徊的对流云团(王佳星 摄)

剧烈变化的天气更像是王佳星的朋友,“就是好奇,从小就对天气特别感兴趣。”王佳星说,几年前一次从奶奶家回来的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浑身湿透,快到家时,雨又变成了满天大雪,天地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次遭遇促使他打电话给气象台向专家咨询,经过专家解释,才知道是因为一股冷空气入侵北京,而冷空气在南移过程中有加强的趋势,使气温下降,所以导致雨转成雪。从此,他对气象的爱好和研究一发而不可收。

2009到2010年的漫长冬天,北京下了11场雪,几乎场场都有王佳星守候的身影。“这是我最喜欢的天气。”每次天气过程到来前,他都会开着QQ,一边追踪雷达图,一边与大家讨论。等回波靠近时,他便拿上手电,偷偷地溜出家门。深夜的小花园里,手电微弱的灯光映照着飞舞的雪花,也映照着他认真观察的脸。“就这么盯着,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睡。”观察多了,王佳星慢慢总结出一些道道来:冬天的晚上雷达回波为深蓝色一般是飘雪花,绿色肯定是下小雪。对2009年北京初雪的那次追击,群里几位网友从晚上7、8点一直盯到第二天早晨降雪结束,当天QQ群里的留言量创下1000多条的纪录。

王佳星用三个词描述了北京气象爱好者QQ群成员的特点:团结、有追求、善于研究。虽然大家未曾谋面,虽然对特定天气的喜好各不相同,虽然数据派、体验派也曾因意见不同有过争执,但成员之间彼此信任,有分工也有合作。华北地区被他们分成北京组、环京组、北方组,由专人负责记录片区各大城市每天的降水量要素。看回波、追天气、记录气象数据,大家陶醉在气象的小天地里,忙的不亦乐乎。

“很多人都说气象很枯燥,我说是因为没有钻到根里去。天气变化发展都有规律,能亲眼看到这些东西,挺好玩的,也挺有成就感的。”王佳星期待着以后能有机会追击龙卷风、冰雹。

下一页精彩内容>> 气象迷:捣乱者还是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