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气候差异致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气象与建筑的风格休戚相关。“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建筑风格也迥然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不同,欧洲与亚洲有异,南方与北方差异显著,东部与西部格调不一,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建筑物风格各有特色;热带与温带、寒带建筑风格也自成一家。”

刘立杰设计师举了很多例子。以东北地区为例: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于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通常会选在能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且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点。

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暖和避风沙。由于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南到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所以,对于华北地区来说“坐北朝南”的房屋布局是最佳选择,以避风向阳。炎夏时有凉爽的南风,冬季又避开寒冷的北风,确保室内的冬暖夏凉。

华南地区至海南一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内炎热,降水充沛,夏秋多台风,降水强。城市的楼房多建有露台,走廊,力求高大、宽敞及通风,以避雨遮阳,房顶设计多为人字形,有“滤水”和不易积水的功能。与这种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典型的要算是街道两旁的行人廊(俗称骑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广州、南宁和台湾等许多城市都有这种南方特色建筑,即使下起雷雨,人们仍可泰然自若地从一个商店逛到另一家商店。

透视气象与城市建筑
骑楼(来源:百度)

到了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人们常能见到另一种风格的建筑——竹楼。它以竹木为主要材料建成的独立式楼房,通风、防潮。竹楼的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等,楼上住人,在廊上乘凉恰到好处,遮阳又避雨。这种轻盈的竹楼式建筑,主要是适应当地常年空气湿度大、暑热难熬的气候。

气象与城市建筑——倡导“绿色”建筑 缓解全球变暖刻不容缓
竹楼建筑风格(来源:csonline)

西北地区为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环境,降水稀少,气温高,且温差大,是我国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终年风沙大。因此,房屋的建筑需具防寒、隔热和避风沙等特点。形成了土拱的独特建筑,厚墙,甚至石墙、小窗和拱形房顶的结构,这可减弱太阳辐射和寒风的侵袭。

西北草原上的毡房也颇有特色,墙壁和屋顶用厚实的羊毛毡制成,可挡御风寒;房顶做成圆天孔,如窗一样可以开闭。白天拉起,让阳光照射入室,增暖室内温度,同时排出室内的烟炭气;到夜间将天布盖上,烧奶茶、做饭的热量留在屋内,使室内十分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