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人工增雨

中国天气网讯 “赶上多云或者阴天,计算好炮弹发射的角度,轰隆隆一声声巨响,一枚枚增雨火箭弹冲上云霄,顷刻间甘霖雨露从天而降……”这是一名人工增雨工作人员对人工增雨火箭作业的简单描述。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长时间未出现大面积有效降水,气象干旱无情地肆意蔓延。2月上旬,恰逢两次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天气形势,各地纷纷开展了人工增雨(雪)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此前的旱情。2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又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

雪如期而至了,但人们不禁要问,人工增雨(雪)所增加的降水量如何得知?作业的成本有多少,是否合算?对环境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本期天气视点邀约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杨军,为您解开人工增雨(雪)的神秘面纱。

本期嘉宾:

李小泉,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正研级高工,曾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原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杨军,气象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10-2002.06受韩国科技部21世纪杰出人才(BK21)计划资助在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气溶胶、大气辐射、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经典语录:

“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很多人梦想着如同神话中说的一样能呼风唤雨,这是很不现实的,这是应该予以破除的科学迷信。”——杨军

“评估人工增雨、增雪效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作业时不能准确区分哪块雪是人工增的,哪一块是自然降的。”——李小泉

背景:

北京37个作业点多轮人工增雪助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