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日前表示,为了种植足够的大米、小麦和其它农作物而忧心的农民可能要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变暖问题。

路透社报道,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导致粮食减产,尤其是大量种植水稻的热带地区。美国农业部分子生物学家Ainsworth称,中国东北等高纬度地区的粮食产量可能能从温度升高中获益,而中国南部则会因气温升高而影响粮食产量。从1800年至今,世界平均温度已升高0.7摄氏度。

另外,全球变暖将会伴随着更多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因此农民们必须改变农作物种植方式,种植较为“强悍”的农作物,并且随时应对气候改变。Lisa Ainsworth称最大的挑战是温度和水。

污染则是另一个威胁。阳光和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在地面产生的臭氧会造成粮食减产。臭氧量越多,污染就越严重。这一点在北半球水稻种植地区尤甚。全球有超过一百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把大米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此外,需求的增长也使得粮食价格承受更大的压力。按照目前的预测,由于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前从66亿升至90亿,届时世界对谷物的需求量将增加50%。

高温的压力

联合国气候专家组去年发布第四份气候变迁评估报告称,平均气温升高1-2度时,热带农作物会减产,但中高纬度则可能从中获益。但是如果升高3度以上,所有地方都要遭殃。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本身能够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但这点好处很容易就被高温、缺水和污染抵消了。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65万年来的最大值,并造成全球气温的升高。

科学家们表示,这将对未来农作物的种类和特征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水稻品种,但气候变迁的速度之快依然是心腹大患。

IRRI水稻与气候变化共同体的协调员Reiner Wassmann称应对气候变迁,仅靠培育新的水稻品种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作物的管理,发展节水技术,以应对干旱。

在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澳大利亚,虽然高温也会造成小麦减产,但是降雨减少是更大的问题。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资深科学家Mark Howden指出,降水量只要减少10%-15%,一切就会变得很糟糕,小麦将大大减产,技术的发展也将失去作用。他号召政府和工业界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我们需要在2050年前将农作物产量翻番,所以现在不是削减农业产量的时候。……(相反)我们需要加快发展农业的步伐。”

食品危机伤害全球贸易

正在巴厘岛参加东南亚贸易会议的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表示,食品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仅仅刚开始显露。她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可能鼓励各国取消食品进口壁垒,但是食品恐慌也可能伤害全球贸易。

“这似乎是一种你推我拉的影响,”她说道。她表示,各国取消食品进口壁垒可能有助于多哈回合,但是食品恐慌可能会带来新的贸易扭曲行为。她表示,多哈回合谈判已经取得进展,虽然在某些领域仍需要有进一步的推动,以便在今年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印度、越南、印尼和巴西已经在限制食品出口,以便保障国内供应和控制通胀,而这令食品进口大国非常担心。在亚洲,对大米价格的担忧因出口限制而备增。施瓦布表示,食品价格上涨是巴厘岛会议的一个重大议题。她表示,日内瓦世贸组织部长会议可能在5月19日举行。由于在农业等技术议题上存在分歧,多哈回合谈判频频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