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徐邦琪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近40年来热带次季节对流云簇改变南极洲东部地表气温的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并获选当期封面论文。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在过去几十年急剧变暖,南极西部(南极半岛)是全球变暖的热点之一,而南极东部夏季却显示出变冷趋势,这一奇特现象引发全球气候学家广泛关注。

通过观测数据分析、诊断,并结合大量气候模式的模拟试验,研究团队发现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对流云簇活动的年代际异常导致南极变冷趋势的全新机制。MJO是沿赤道缓慢东移的大尺度对流-环流耦合系统,其对流云簇通过水汽凝结向大气释放热量,激发出向极地传播的大气异常波列。当MJO对流云簇移动至西太平洋时,相应的大气波动在东南极地区上空呈现低压异常,通过绝热上升冷却和冷平流效应,引发东南极地表气温变冷。与之相反,当MJO对流云簇降水位于印度洋上时,大气异常波列有利于东南极地表气温增暖。

在最近几十年的南半球夏季,MJO对流云簇在赤道西太平洋上的活动愈加活跃,而在热带印度洋上却逐渐减少,这一变化为南极东部地区的变冷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团队推算出在1979年到2014年,20%到40%的南极东部夏季变冷趋势是由热带MJO对流云簇在纬向上分布的年代际变化所致,而其余贡献来自于南半球中高纬环流、南极平流层臭氧和热带海温变化等。

研究团队指出,遥远如南极的气候变化,仍可能与千里之外的天气或气候系统密切相关。

(作者:付振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