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2012年7月和8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在中国内地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覆盖了中国内地城市、农村的4169位成年受访者。报告的第三部分关注的是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认知度。

1.关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信心的判断

对于“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有47.5%的受访者同意这种说法,其次有22.6%的受访者比较同意,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应对气候问题有着一定的信心。

对于“人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将很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有76.3%的受访者同意这种说法,其次有13.6%受访者比较同意,可见大部分受访者意识到了人类行为对于气候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单个人的行为能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生作用”,有44.8%的受访者同意这种说法,其次有16.2%的受访者比较同意。尽管有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单个人的行为能够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生作用,但认为个人行为不能有助于气候问题解决的受访者也达到了38%,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对于“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有88.2%的受访者同意这种说法,其次有9.9%的受访者比较同意,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应该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愿为环保买单
图3.11受访者对气候应对的认知

结合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受访者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判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男性受访者更加倾向于同意“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是农村受访者同意“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比例略高于城市;

三是年龄越大的受访者越倾向于同意“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四是高学历的受访者同意“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比例相对较低;

五是收入较低的受访者更加同意“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愿付成本的判断

受访者中,87.0%的受访者愿意为购买环保产品花更多的钱,其中约有26.6%愿意多支付一成的成本购买环保产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多支付二成的成本,约有26.2%;而多支付三成、三成以上的受访者分别为17.2%、17.0%;不愿多支付成本购买环保产品的受访者为13.0%。由此可见,有87.0%的受访者愿意为购买环保产品多支付成本,较被接受的多付成本为一成到三成之间,这一区间受访者约占所有愿意支付更多成本受访者的70.0%。

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愿为环保买单
图3.21受访者愿意为购买环保产品多支付的比例

相较于女性受访者,男性受访者更愿意为环保产品花更多的钱,其多支付三成(14.4%)和三成以上(20.8%)的比例较高,而女性受访者多支付一成(28.2%)和两成(27.3%)的比例较高。

城市受访者,与农村受访者相比,更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其多支付二成的比例最高,为28.8%,而农村受访者多支付一成的比例较高,为26.1%。

年龄越大的受访者越不愿意花更多的钱。55岁及以上受访者多支付一成的比例较高,为28.1%,而其余年龄段受访者均是多支付二成的比例较高。

受访者学历越低,越不愿意为环保产品花更多的钱。初中及以下的受访者多支付一成的比例较高,为28.5%,而其他学历均是多支付二成的比例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受访者多支付二成比例达到了34.0%。

高收入水平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产品花更多的钱。低档收入的受访者愿意多支付一成的比例最高,较低档、中档、较高档收入的受访者愿意多支付二成的比例最高,高档收入的受访者三成以上的比例最高。

3.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主体判断

当问及对于气候问题起主要作用的机构,68.1%的受访者认为是政府;其次是公众,约为15.9%;媒体、企业/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均不超过10%。

对于气候问题起次要作用的机构,选择媒体、公众的受访者占前两位,分别为28.0%、25.5%。

将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视为多选题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有88.9%的受访者选择政府作为气候问题的责任机构;其次是公众、媒体、企业/商业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由此可见,在受访者看来,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最应该发挥主要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愿为环保买单
图3.31气候问题起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的机构

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愿为环保买单
图3.32气候问题起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的机构(合计)

结合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男性受访者,相对于女性受访者,更加倾向于选择政府,其选择政府的比例约为70.9%。

年龄越大的受访者越倾向于选择政府。18-24岁受访者选择政府的比例为50.4%,而55岁受访者选择政府的比例为77.3%,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收入越低的受访者更加倾向于选择政府,受访者选择政府的比例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低档和较低档收入的受访者选择政府的比例分别为69.4%、70.5%,而高档收入的受访者选择政府的比例为62.4%。(来源:《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