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岳燕云报道)近日,新疆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研发与应用的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项目成果之一——人工影响天气探测作业、多源信息融合的一体化无人机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为我国增加了一款新型智能化作业设备,丰富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探测、作业手段。该系统在新疆天山等地区共进行了27架次的实际作业,未出现任何故障,探测信息显示清晰、作业效果良好,多次作业完成后不久即出现降水情况。

项目还在我国首次开展了飞秒激光野外环境下长距离等离子体导电丝的模拟引雷与降雨试验。

飞秒(10-15秒)激光在大气中产生的等离子体在激光引雷、人工降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但要实现实用化的激光引雷与降雨,激光在大气产生的等离子体通道必须是长寿命、长距离。针对上述关键技术问题,该项目研制了可移动的太瓦级飞秒激光装置,利用该设备获得了长度大于2公里的等离子体通道,通过发展脉冲序列技术,将等离子体通道寿命提高到大于100纳秒。

“新疆平均年降水量165毫米,蒸发能力为降水量的10倍至20倍;如果全面将这些先进的人工增雨雪技术应用于实践,有可能每年为新疆增加约4400万立方米水资源。”该项目总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魏文寿说。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验收后,得到国家科技项目验收专家高度评价:示范效果明显,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