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本期嘉宾:国际气象史学会第三任主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弗拉迪米尔·扬科维奇

“飞机尾气对环境有害,它能不能称之为艺术?应当被艺术家宣扬和赞美吗?”扬科维奇抛出这一问题。

艺术家常用凝结尾气和自然形成的云比对,从美学的角度对其争论。这是大气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扬科维奇给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考。他认为,飞机尾气会加剧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艺术创作是否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使更多人树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看法呢?

飞机在飞行时,尾翼拖着的长长的“白线”被称为凝结尾气,由大量水蒸气凝结而成,因此也被称为人造云。

当大气中水蒸气含量饱和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但水蒸气不饱和或只是达到轻微过饱和时,如果没有相对应大小的颗粒物作为凝结核的话,水汽是不会凝结的。而飞机排放出大量微小的气溶胶颗粒,水蒸气可以在上面凝结成小水滴,于是就形成了人们所见的尾气。

“一战”前后,飞机凝结尾气走入人们的视野。1919年,德国飞行员弗朗兹·奇诺·德玛驾驶DFWF37飞机,在机翼上安装了照相机,首次在高空对凝结尾气进行拍照。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围绕飞机尾气进行创作,认为这是美的象征。科学家也从那时起关注这一现象,发现了飞机凝结尾气形成原理。“二战”时,成百上千架飞机在空中缠斗,凝结尾气比自然云都要壮观。直到1939年,飞行员郎博顿提出凝结尾气会暴露飞机位置,军事上才开始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此时,对于艺术家来说,凝结尾气有了新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影视作品中,尾气被战火中的人们视为盟军来救援,是希望和胜利的象征。

科学界也更为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军事的角度研究尾气如何消除,另一方面从大气科学的角度研究尾气对辐射、降水、云况、日照等的影响。

如今,伴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飞机尾气对气候和环境的破坏。本世纪初,英国就有研究者定量评估了飞机的排放量,认为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往返一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汽车全年的废气排放量。如此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无疑加剧了气候变暖。同时,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受紫外线辐射,产生光化学反应,污染大气。

扬科维奇的团队也借助美国“9·11”事件后禁飞时段,对比观测气象要素的变化。他认为,科学界对飞机尾气的负效应基本达成共识。如今,每天有超过10万架次飞机起飞,一年超过3000万架次,其影响不容小觑。

“飞机尾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或许不可否认,讽刺的是,破坏自然的技术总与自然混为一谈。”这是不是对道德立场的破坏呢?扬科维奇反问。

一方面,艺术界的不同派别也在争论,人造云和自然云能否同日而语?例如美国著名摄影家亚当斯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在上世纪50年代给自己拍摄的飞机尾气艺术作品取名为《天空蠕虫》,暗含贬义色彩。

另一方面,一件事物在艺术上的象征意义,往往随着社会发展及其科学内涵被挖掘而发生改变。“例如上世纪初,英国艺术家把烟囱排放浓烟视为美好的象征,认为这意味着就业机会和工业发达。”扬科维奇在那个年代曼彻斯特的许多油画作品中发现,艺术家乐于描绘雾-霾,把它们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引以为傲。但随着废气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1952年英国发生雾-霾杀人事件之后,艺术家就不把它作为正面象征了。

对此,扬科维奇提出,如果人们看到以飞机尾气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环境破坏和气候变暖,而非气势恢宏和美丽景象,便意味着人们对航空污染的认识加强了,这也能够促进社会各界采取更多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感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气象科技史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