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创造了奇迹。2000多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回望,漫漫丝路上,文化明珠荟萃,为今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留给今人一个又一个谜团。其中,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倾斜的大雁塔还有望“复位”吗?我们请专家来深入解析。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如果你去参观大雁塔时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这座原本笔直屹立的古塔竟然倾斜了:塔顶明显“倒”向西北,远远偏离了地面塔基所在的垂直位置。

据记载,早在700多年前,外国传教士就发现了大雁塔的倾斜现象。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史料,大雁塔当时已向西北方向倾斜198毫米。到1941年,大雁塔向西北的倾斜扩大到413毫米。1983年为894毫米。1996年时已达1010.5毫米。大雁塔因此也有了“中国的比萨斜塔”之称。当然,大雁塔的倾斜多年前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1982年开始,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就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专家组认为,大雁塔倾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古塔自身因素,如材料、结构、整体性差,历史原因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以及排水、防水方面存在问题;

其次是古塔周围过量采掘地下水,引起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和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倾斜;

第三是大雁塔正好位于关中地质大断裂带边缘,而且是其西北方向漏斗形的下沉结构边缘,这个地质结构本身就无法保证大雁塔塔身的稳定性。如果再遇到地质运动或人为破坏塔身地基的活动,大雁塔向西北倾斜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据专家介绍,为保护千年古塔,近几年西安市陆续出台多项保护水资源、严禁开采地下水的措施,目前西安的地面沉降现象已有所缓解。而大雁塔周围的地下水位已在缓慢上升,附近地面沉降和塔体倾斜也得到了缓解。截至2006年年底,大雁塔已回弹9.4毫米。这些年来,回弹总体呈稳定性,且回弹趋势未变,有专家推测,照目前每年回弹1毫米左右的“速度”,千年后大雁塔就有可能“回到原位”。(华商报记者 周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