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于12月12号结束,190多个国家代表将讨论得出一份正式的谈判文本,在明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关于目前各方的争议的焦点,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国经过11天的磋商谈判,现在存在着四大分歧未能解决,预计这次气侯大会会再度延期。

第一,如何在明年巴黎气候大会将签署的2020年后协议包括的各个要素中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方存在较大分歧。

第二,是各国的“国家自定贡献”(INDC)明年能否如期提交。根据目前的情况,明年如期提交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困难较多。

而在上述国家自定贡献提交后,是否必须在2015年底的巴黎会议前对这些贡献进行事先评估,也是争论焦点。

第三,是资金问题。绿色气候基金目前已经筹资达到100亿美元,但距离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在资金筹措方式上,发达国家甚至提出希望一些发展中国家出资,这一问题有待谈判解决。

第四,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技术转让问题亦是分歧之一。

巴黎气侯大会2015年就会召开了,现在召开的利马会议将会对巴黎气侯大会能不能达到新的全球气侯协议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架构协议需要跨越几重障碍。

1992年5月,当时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了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有196个成员国批准,那么现在各方预计,2015年年底,巴黎气侯大会很有可能会达成一个历史性的新的协议,这个新协议将从2020年开始生效,第一次把各国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来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为了达成协议,今年的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需要打好基础。首先,各方必须讨论建立一个清晰和透明机制,以便明年上报各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同时需为明年制定一个可行的磋商草案,各方专家也都表示,预计该草案难以包含新协议的法律地位和如何约束各国的减排承诺等关键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些关于资金,技术转让、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但尽管其本身提出了一系列的减排的目标,承诺计划往往都是口惠而实不至,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实践实际的减排目标也是非常不利的。